字好书
从军行二首 其二

《从军行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2:21:10

诗句

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

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1:10

原文展示:

虞世南的《从军行二首 其二》

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
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

白话文翻译:

烽火微微升起,连营从武威出发。
孤城的塞外云雾缭绕,敌人的尘土在绝阵中飞扬。
侠客手握龙剑,恶少身着胡衣。
白天在骨都垒上摩挲,夜晚在谷蠡围中解围。
萧关遥远无尽,蒲海广阔难以依赖。
沙石小路离旌旗断绝,晴川边上等待马归。
交河桥已完成,燕山的旌旗欲要挥动。
此时才明白万里相思,侯服之下展现光辉。

注释:

  • 烽火:指战争的信号火。
  • 金微:形容光线微弱。
  • 绝阵:指军事阵线。
  • 侠客:指行侠仗义的人,通常是英雄人物。
  • 恶少:指不良少年,可能是敌方士兵。
  • 骨都垒谷蠡围:指军事防御工事。
  • 萧关蒲海:地名,表示边疆的遥远和广阔。
  • 交河梁燕山:指重要的地理位置。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虞世南,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以其雄浑的诗风和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而闻名。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隋代,正值国家征战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边疆的战争和士兵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士兵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从军行二首 其二》以激昂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的战争场景。首联中的“烽火发金微”不仅描绘了战斗的紧迫感,也暗示了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士兵们的心头。接下来的“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则进一步展现了战斗的惨烈和敌军的威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通过“侠客”和“恶少”的对比,传达了士兵的英雄气概与敌人的卑劣形象,深化了对战争的审视。

诗歌使用了许多生动的地理和军事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疆的辽阔与孤独。“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描绘了士兵所处环境的荒凉与无奈,极大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则在描写了士兵的辛劳与牺牲后,表达了对忠诚与光辉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士兵的热爱与期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烽火发金微”:烽火信号微微闪烁,暗示战争即将来临。
    • “连营出武威”:军队从武威出发,显示出出征的紧迫感。
    • “孤城塞云起”:孤城的周围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孤立无援的氛围。
    • “绝阵虏尘飞”:敌人尘土飞扬,显得战斗异常激烈。
    • “侠客吸龙剑”:侠客英勇无畏,象征着正义与力量。
    • “恶少缦胡衣”:敌人服装轻浮,显示出他们的轻敌态度。
    • “朝摩骨都垒”:白天士兵在防御工事上忙碌。
    • “夜解谷蠡围”:夜晚解救被围困的战友,表现出团结的精神。
    • “萧关远无极”:萧关遥远无尽,展现出边境的广阔。
    • “蒲海广难依”:蒲海浩瀚,暗示着生存的艰难。
    • “沙磴离旌断”:小路和旌旗相离,预示着孤独与失落。
    • “晴川候马归”:晴天的河边等待归来的马,展示了士兵的盼望。
    • “交河梁已毕”:交河桥已经完成,暗示战斗接近尾声。
    • “燕山旆欲挥”:燕山的旌旗想要挥动,象征着胜利的希望。
    • “方知万里相”:终于理解了长途跋涉的艰辛与相思。
    • “侯服见光辉”:忠诚的士兵在国服下展现出光辉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烽火比作金光闪烁,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描述环境时使用排比,增强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题鲜明,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深刻思考,对士兵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分析:

  • 烽火:象征战争与紧急情况。
  • 侠客:代表正义与勇敢。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
  • 沙磴晴川:表现自然环境的辽阔与悲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烽火”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友谊
    2. “侠客吸龙剑”中的“侠客”指的是?
      • A. 敌人
      • B. 正义的人
      • C. 普通百姓
    3. 诗中的“萧关”代表了什么?
      • A. 繁华
      • B. 远方的孤独
      • C. 战斗的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象,而虞世南的《从军行二首》则聚焦于边疆的战争与士兵的生活,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壮阔的自然与人文情感。

参考资料:

  • 《隋唐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从军行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二 梅花十绝句 其二 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 舟中病思三首 其三 寄刘叔骥兼索远斋伯瑞 题新乐铺铺在滩头 题沅陵县治廓轩 早行五首 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代成父作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威福由己 支开头的成语 榟着 要言不繁 包含胧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纤的成语 晏日 感同身受 山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乔松 虚心冷气 瞽旷之耳 方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回干就湿 寸字旁的字 驿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