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25
桂枝香·吹箫人去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吹箫的人已经离去,只有桂花的影子在徘徊,空杯承接着露水。
向东望去,看到芙蓉花在轻雾中飘渺,寒光如水般倾泻而下。
去年夜半我在江上做梦,倚靠着高高的桅杆,曾经写过些许诗句。
在茫茫的角声中,我回舟尽兴而归,却未惊动那飞翔的鸥鹭。
我心里明白明年又将何处,漫无目的地等待着客人到黄楼,尘世的波涛已然过去。
那二十四桥,是否还如杜甫所记?
如今我写下这几句话,寄托给你远行的使君。
人间的悲欢离合,无穷无尽,团圆依旧如故。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子昂,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填词,风格细腻而婉转,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代,正值诗词繁荣时期,词人通过对旧时欢乐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词作,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开篇的“吹箫人去”即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吹箫的人走了,留下的只有桂花的影子和空杯承接的露水,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词人向东远望,看到芙蓉花在寒光中朦胧的身影,仿佛在追忆往昔的美好。
词中提到的“去年夜半横江梦”,回忆起过去的梦境,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随着“茫茫角动,回舟尽兴”,词人描绘了归来的情景,尽管未惊动鸥鹭,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最后,词人思索未来的去处,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接受和释然。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融入了个人情感,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感同身受。词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提到的“荒杯承露”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去年夜半横江梦”中的“横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桥”是指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孤独与思念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寻觅。两首词都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值得深入探讨。
以上是对《桂枝香·吹箫人去》的全方位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