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憩分水岭望乡二首

《憩分水岭望乡二首》

时间: 2025-05-02 16:12:11

诗句

岭头泉眼一涓流,南入虔州北吉州。

只隔中间些子地,水声滴作两乡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2:11

原文展示:

岭头泉眼一涓流,
南入虔州北吉州。
只隔中间些子地,
水声滴作两乡愁。

白话文翻译:

在岭头的泉眼涓涓流出清泉,
往南流入虔州,往北流入吉州。
仅仅隔着一小块土地,
水声滴落成了两地的乡愁。

注释:

  • 岭头:山岭的顶端。
  • 泉眼:泉水的出水口。
  • 涓流:细小而持续的流水。
  • 虔州、吉州:古地名,今分别对应于江西省的虔城和吉安地区。
  • 乡愁:思念故乡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乡愁”这一情感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与游子思乡的主题相连,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家乡的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江西人,南宋著名的诗人。他以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憩分水岭望乡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乡愁的交织,在此背景下,诗作应运而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水流的路径和游子心中的乡愁。开篇提到“岭头泉眼一涓流”,通过形象的描绘,诗人将泉水的涓涓流动与故乡的思念紧密相连。泉水南流入虔州,北流入吉州,正是水源分流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分隔与渴望。最后一句“水声滴作两乡愁”则将水声与乡愁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令人感受到那种无奈而又真挚的思念。整首诗以水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岭头泉眼一涓流:描绘了泉水从山岭流出,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2. 南入虔州北吉州:表明水流的方向,同时暗示了两地的地理关系。
    3. 只隔中间些子地:强调两地之间的距离之小,反衬出乡愁的深重。
    4. 水声滴作两乡愁:水声的滴落,承载了游子的思乡情感,加深了诗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南入虔州北吉州”形成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泉水的流动比喻着游子的思念,形象而生动。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人对家乡的深情依恋,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清新与思念。
  • 乡愁: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具有普遍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北方向分别是哪个州? A. 南州与北州
    B. 虔州与吉州
    C. 江州与河州
    D. 湘州与赣州

  2. “水声滴作两乡愁”中,“水声”与“乡愁”之间的关系是? A. 直接相关
    B. 无关
    C. 反义关系
    D. 因果关系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憩分水岭望乡二首》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情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而王维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刘厚之久阴未雨 和钱之道 送元圣庾县丞之官泉南 钓台 渼陂 见山冈诗 临颍县 和钱之道游虎丘二首 镜屏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惏刻 人烟稀少 狎客 鼠字旁的字 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山泉水 不求闻达 领絜 变奏曲 禽兽不若 贝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青桐 牛字旁的字 包含境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言千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