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1:08
夜永留清坐,诗臞称病客。
溪鸣风处停,月湿露中松。
喜事何曾梦,灯花诳杀侬。
欲归归已得,归得却无悰。
夜深了,我静静地坐着,身为病客的我写不出好诗。
溪水在风中鸣叫,月光洒在湿润的松树上。
喜悦的事情何曾在梦中出现,灯下的花儿却让我感到失落。
想要回去,回去已经实现,但回去的心境却没有了快乐。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江西庐陵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杨万里在诗歌中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富有生活气息。
《夜坐》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因病而感到身心疲惫,借夜坐之际反映内心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夜坐》是一首表现孤独与失落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夜晚的静谧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夜永留清坐,诗臞称病客”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因病无力创作,感受到身心的羸弱。接下来的“溪鸣风处停,月湿露中松”则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呈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但诗人却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诗中“喜事何曾梦,灯花诳杀侬”表达了对快乐的渴望与失落,似乎连梦中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喜悦。而最后两句“欲归归已得,归得却无悰”则揭示诗人无论身体上回归了家,却发现内心的空虚依然无法填补。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思索与无奈。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通过夜坐的孤独与失落,表达了对快乐的渴求与内心的空虚,揭示了人类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矛盾。
诗中“诗臞”是什么意思?
诗人想表达的是:
答案:
杜甫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杨万里的《夜坐》则更多地关注于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两者都使用了夜晚的意象,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