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4:26
古县沧浪外,精蓝缥缈间。
木枯曾阅世,龙老解分山。
鸟道秋迷迹,禅房昼掩关。
诗成游子去,流水自潺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县城,位于沧浪河的外面,远处的天空显得幽蓝而缥缈。树木在岁月中已经枯萎,像是经历了许多风霜。而龙老(指山的样子)则逐渐分开了山脉。秋天的鸟道上,踪迹变得模糊不清,禅房的门在白天时紧闭着。诗人写完这首诗,游子便要离去,身旁的流水悄声流淌。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开篇以“古县沧浪外”引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通过“木枯曾阅世”的意象,暗示树木的枯萎与岁月的交错,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思索。“龙老解分山”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的形态与变化,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后两句“诗成游子去,流水自潺潺”,通过游子离去与流水的细语,形成了一种时光流逝与孤独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流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宁静。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县”位于哪里?
“木枯”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游子”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