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

《秋日》

时间: 2025-05-10 04:32:31

诗句

独客飘然物外游,江南江北总宜秋。

芭蕉昨夜缘何事,和雨和风作许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2:31

原文展示:

秋日
独客飘然物外游,
江南江北总宜秋。
芭蕉昨夜缘何事,
和雨和风作许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天,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物外,感觉无拘无束。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是适合秋天的景色。昨夜芭蕉树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在和风细雨中,似乎增添了几分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独客:孤独的旅人。
  • 飘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物外游:超脱于世俗的游玩。
  • 和雨和风:形容雨和风交织在一起的情境。
  • 许愁:感到忧愁。

典故解析:

  • 芭蕉:一种植物,常在江南地区种植,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和忧伤。
  • 江南江北:指中国南方和北方,表现出普遍的秋日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大观年间,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日,正值自然转变之时,诗人独自游玩,感受到浓郁的秋意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日》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诗,诗人在独游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开篇“独客飘然物外游”,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秋日的宁静与惬意。接着提到“江南江北总宜秋”,则将视野扩大,描绘出广阔的秋天景象,似乎在呼应着普遍的情感。最后两句“芭蕉昨夜缘何事,和雨和风作许愁”,转入内心的思考,揭示了秋日的愁绪。芭蕉作为秋天的象征,带来了一种凋零的美感。诗人在细雨和微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变化,还有内心的忧愁,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客飘然物外游: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自由,游离于世俗之外。
  2. 江南江北总宜秋:强调无论南北,秋天都是美好的,具有普遍性。
  3. 芭蕉昨夜缘何事:暗示了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
  4. 和雨和风作许愁:结合自然现象与内心感受,表现出秋天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将自然的雨风与愁绪相联系,生动形象。
  • 对仗:整体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探讨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江北:象征着地域的广阔与不同的秋日风情。
  • 芭蕉: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忧伤。
  • 雨、风:代表自然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独客”指的是: A. 旅人
    B. 同伴
    C. 家人

  2. “江南江北总宜秋”意指: A. 秋天适合所有地方
    B. 只有江南适合秋天
    C. 秋天不适合北方

  3. 诗中提到的“芭蕉”象征: A. 春天
    B. 秋天的忧愁
    C. 夏天的热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山中秋色》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情感,但其侧重于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高翥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徐竹逸招同几士兄阁上看梅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八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五 贺新郎 谒揭阳丁日昌故居用稼轩韵 贺新郎 春日浦镇寄慨 贺新郎(寿李端明)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贺新郎二十首 其七 贺新郎 和赠其年 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望尘靡及 包含愆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亏于一篑 一金之俸 里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盖棺事已 锋芒毕露 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治化 理育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目断飞鸿 示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销声敛迹 淫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