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49:04
题何氏池亭
作者:周贺 〔唐代〕
信是虚闲地,亭高亦有苔。
绕池逢石坐,穿竹引山回。
果落纤萍散,龟行细草开。
主人偏好事,终不厌频来。
这儿本是个悠闲的地方,亭子建得高高的,四周长满了苔藓。
我在池边的石头上坐下,竹子间隙中引导着山的回音。
果子掉落,细碎的浮萍四散开来,乌龟在细草上慢慢爬行。
主人特别喜欢这里,毫不厌倦地频频光顾。
作者介绍:周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意境悠远,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地方,描绘了池塘亭子的闲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池亭,展示了自然的幽静与人心的恬淡。诗的开头“信是虚闲地”直接点明了这个地方的清幽与宁静,给人以放松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亭子周围的环境:高高的亭子被苔藓覆盖,显示出少有人来,带着一种被遗忘的美感。作者在池边石上坐下,结合“穿竹引山回”的意象,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果子落下,浮萍散开,乌龟在细草上行走,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细腻与生机。这些细节不仅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最后的“主人偏好事,终不厌频来”则表明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眷恋,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整首诗意境优雅,情感真挚,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亭高亦有苔”体现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A. 热闹 B. 荒凉 C. 喧嚣
“果落纤萍散”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自然的宁静 C. 人的烦恼
诗中“绕池逢石坐”展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悠闲 C.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题何氏池亭》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王维更强调山水的空灵,而周贺则更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