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01
声凄切。一派清砧愁欲绝。万户秋光滴。远如繁筝响急,近似寒蛩低咽。梦断玉关无信息。思妇心偏结。
声音凄婉切近,宛如清脆的砧声让人愁苦欲绝。万家灯火中,秋意深浓,仿佛在滴落。远处的声音如同急促的筝声,近处则似寒蝉低声啼鸣。梦已断裂,玉关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思念的妻子心中愁结更深。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工诗词,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题材。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中表现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强烈思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薄命女子的悲惨命运。
《薄命女 其二 夜听捣衣声》是一首深情而哀婉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音响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思妇在夜晚独处时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声凄切”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悲凉的氛围,清砧的声音不仅是生活的音符,更是心灵深处愁苦的回响。接着,万户灯光的描写,既渲染了秋夜的静谧,又加深了思妇的孤独感。
“远如繁筝响急,近似寒蛩低咽”,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对比,远处的筝声与近处的蛩鸣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快速而急促,后者则显得低沉而无力,象征着思妇心中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同时,梦断玉关的意象,传达出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无尽思念与无奈,令人心生怜惜。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透过简单的生活音响,映射出深层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女性在命运面前的脆弱与坚韧,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薄命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她在无尽愁苦中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脆弱命运。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