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时间: 2025-05-05 09:42:40

诗句

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

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

絃不期同响,才宜共一龛。

何时成会合?

双剑郁龙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2:40

原文展示: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 柳亚子 〔近代〕

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 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 絃不期同响,才宜共一龛。 何时成会合?双剑郁龙蟠。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时代有刘三,超群出众如两匹骏马并驾齐驱。 我们各自漂泊不定,追求的道路自然充满艰难。 音乐不必非得同调,才华却应该共聚一堂。 何时才能相聚一堂?两把宝剑如同龙蟠般郁结。

注释:

  • 并世:同时代。
  • 刘三:指刘半农,与作者柳亚子同为近代文学家。
  • 轶群:超越众人。
  • 两骖:两匹并驾齐驱的骏马,比喻两人并肩前进。
  • 浮生:指人生漂泊不定。
  • 吾道:指自己的理想或追求。
  • 絃:琴弦,比喻思想或志趣。
  • 一龛:一室,比喻共同的环境或平台。
  • 双剑郁龙蟠:比喻两人的才华或志向如同双剑,郁结如同龙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刘半农等人并称“南社”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变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是柳亚子寄给远在柏林的马君武,同时阅读其新文学作品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漂泊与艰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展现了诗人对刘半农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友人并肩前行的决心。“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境遇,即在动荡的时代中追求理想的不易。最后两句“何时成会合?双剑郁龙蟠”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以及对文学事业的热切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诗人称赞刘半农超群出众,与自己如同两匹骏马并驾齐驱。
  2. “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表达了各自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追求理想道路的艰难。
  3. “絃不期同响,才宜共一龛”:音乐不必非得同调,但才华应该共聚一堂,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交流的渴望。
  4. “何时成会合?双剑郁龙蟠”: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以及对文学事业的热切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轶群成两骖”比喻两人并肩前进;“双剑郁龙蟠”比喻两人的才华或志向。
  • 对仗:“并世有刘三,轶群成两骖”和“浮生各飘泊,吾道自艰难”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漂泊与艰难。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两骖”、“浮生”、“絃”、“一龛”、“双剑郁龙蟠”。
  • 详细解释:“两骖”象征两人并肩前进;“浮生”象征人生漂泊不定;“絃”象征思想或志趣;“一龛”象征共同的环境或平台;“双剑郁龙蟠”象征两人的才华或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刘三”指的是谁? A. 柳亚子 B. 刘半农 C. 马君武 答案:B

  2. “双剑郁龙蟠”中的“双剑”比喻什么? A. 两人的才华 B. 两把宝剑 C. 两人的志向 答案:A

  3. 诗中“吾道自艰难”反映了什么? A.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B. 诗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C. 当时知识分子的漂泊与艰难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 柳亚子的《赠别》

诗词对比:

  • 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与柳亚子的《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南社诗选》
  • 《近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陪祀山陵偕诸寮友夜宿瑞光寺漫赋 偕范贤良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 其二 次韵黄世显戊子元日 送僧归峨眉 无倪居士 初至西湖 其二 乌镇酒舍歌 囊萤 杨和王挽章五首 夜雨次韵寄蔡用严杨仲举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茕茕孤立 爪字旁的字 煦风 青字旁的字 楷床 頁字旁的字 偎慵堕懒 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碎磔 像心适意 香字旁的字 进退唯谷 削足适履 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由礼 水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