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天坛山

《天坛山》

时间: 2025-05-04 03:18:17

诗句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17

原文展示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天坛山,心情愉悦地吟诵着诗句。群山像儿孙一样,排列成三十六座。沿着藤蔓攀登到山顶,那里有一座少室寺庙。山中的人宛如飞仙,庭院里生长着苜蓿。古碑曾经被野火烧过,字迹剥落难以辨认。小鹿卧在幽静的岩石下,孤鸟在空谷中鸣叫。解下马鞍稍稍停留,偷得半日的闲暇。长啸一声归去,题下诗句以纪念这份幽静的独处。

注释

  1. 洒然:形容心情舒畅,轻松自然。
  2. 群峰:指众多的山峰。
  3. 儿孙:比喻亲切的后代,形象生动。
  4. 支藤:指用藤蔓支撑,形容攀登的方式。
  5. 少室屋:少室山寺的简称。
  6. 山人化飞仙:指山中隐士如同神仙般自在。
  7. 苜宿:指生长的苜蓿,为庭院中常见的植物。
  8. 古碑:指古代的碑文。
  9. 野火烧:形容自然灾害对古物的破坏。
  10. 雏鹿:指年轻的小鹿。
  11. 幽岩:指幽静的岩石。
  12. 解鞍:卸下马鞍,表示停留和休息。
  13. 长啸:高声呼叫,表示豪放的情感。
  14. 纪幽独:记录这份孤独的幽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字仲明,号少华,籍贯未详。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描绘山川景色及隐士生活,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天坛山》是汪元量在登山游览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水的陶醉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作流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状态。

诗歌鉴赏

《天坛山》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天坛山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便描绘诗人登山的情景,"洒然清吟目" 表达了他心情的愉悦与自然的和谐。接着,诗人将群峰比作儿孙,生动地表现出山脉的壮丽与亲切,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中提到的“少室屋”不仅是景物的描写,还暗含着隐者的生活理想,体现了士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山人化飞仙则表现了诗人在此地的心灵升华,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古碑的字迹剥落,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小鹿与孤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自然氛围。最后,诗人解鞍稍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珍惜与享受,"题诗纪幽独" 则是对这段独处时光的记录,显示了他身处自然中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反映宋代士人情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 描写了诗人登上天坛山时的愉悦心情,"洒然"表明了心情的轻松。
  2.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 将山峰比作儿孙,形象生动,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感。
  3.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 描绘了攀登的情景,"支藤"体现了山中环境的特殊,"少室屋"暗示隐士生活。
  4.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宿。

    • 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山中隐士的悠然自得,苜蓿的生长增添了生机。
  5.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 反映历史的沧桑,古碑的破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6.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 描绘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生动展现了山中生物的和谐。
  7.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 表现出诗人对这片刻宁静的珍惜,体现了他的闲适状态。
  8.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 以长啸告别,表达对自然的留恋,并用题诗来记录这段独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群峰比作儿孙,形象且富有感情。
  • 拟人:山人化飞仙,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坛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追求闲适、清净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坛山: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 群峰:象征生命的延续与亲情。
  • 少室屋:隐士生活的象征。
  • 古碑:历史的象征,反映时间的流逝。
  • 雏鹿与孤鸟:自然生灵的象征,表现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坛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群峰如儿孙”比喻的是?

    • A. 亲切的自然
    • B. 自然的壮丽
    • C. 生命的延续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少室屋”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隐士的住所
    • C. 一种植物
    • D. 一块石碑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天坛山》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前者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内心的独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烛影摇红 吴门元夜值雨和张材甫上元韵 烛影摇红 春雨 烛影摇红 寿沈母八十八,闰八月望后也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元宵 烛影摇红 春柳 烛影摇红·春小寒轻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老子婆娑 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随波逐浪 终身不齿 鬯字旁的字 衣冠济楚 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贼的词语有哪些 婴臼 罗马教廷 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默契神会 片长薄技 首字旁的字 至交契友 韋字旁的字 斗笔 黄字旁的字 运裛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