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三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三》

时间: 2025-05-03 21:40:07

诗句

船到沧州且少留,客来同上酒家楼。

沿河树折枣初剥,满地藤枯瓜未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0:07

原文展示:

船到沧州且少留,
客来同上酒家楼。
沿河树折枣初剥,
满地藤枯瓜未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船只到达沧州时,稍作停留。客人们也一同来到酒家,享受美好的时光。沿着河边,枣树的果实刚刚采摘,地上满是已枯萎的藤蔓和未成熟的瓜果。

注释:

  • 沧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 酒家楼:指酒楼或酒馆,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 折枣初剥:指刚刚开始采摘和剥离枣子,体现出丰收的季节。
  • 藤枯瓜未收:意指藤蔓已经枯萎,但瓜果尚未成熟,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收获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字仲明,号懋斋,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江南地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美。其作品多反映生活情趣和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汪元量游历沧州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也有对农作物收成的期待,充分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船到沧州且少留”,表现了诗人乐于停留,享受当下的心态。接下来的“客来同上酒家楼”,则突显了人际交往的温暖与酒楼文化的生动氛围。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沿河树折枣初剥”,不仅仅是对丰收季节的写照,更是在传递一种生命的气息与希望的象征。最后以“满地藤枯瓜未收”作为结尾,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既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流露出对未来收获的期待。这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充分展现了宋代人的生活情趣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船到沧州且少留:船只到达沧州,稍作停留,表达了诗人享受旅途的心情。
    • 客来同上酒家楼:客人们也来到酒家,体现了热闹的场景。
    • 沿河树折枣初剥:河边的枣树刚开始采摘,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满地藤枯瓜未收:地上满是枯萎的藤蔓,未成熟的瓜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未尽的收获。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初剥”和“未收”的对比,展现了丰收与失落的双重主题。
    • 意象:诗中的“船”、“酒家”、“枣”、“瓜”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生活的气息与自然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收成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旅途与生活的流动。
  • 酒家:代表着人际交往与欢聚。
  •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代表着未来的期待与未完成的收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沧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河北
    C. 浙江
    D. 安徽

  2. 诗中的“初剥”指的是什么? A. 采摘枣子
    B. 收割稻谷
    C. 准备食物
    D. 剥开瓜果

  3. 诗中表现的情绪是: A. 失落
    B. 快乐
    C. 期待与珍惜
    D.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 通过对亲情的思念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红棉 浪淘沙 海上除夕口号 浪淘沙(琴) 浪淘沙 浪淘沙 燕九日宿板桥,用甲申旧韵成解 浪淘沙 题葛民花楼风月图 浪淘沙 秋夜 浪淘沙 华阴诸生贺翟长教会试 浪淘沙 题梅花士女小幅 浪淘沙·花朝前夕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爪字旁的字 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上下其手 积重难返 金人捧露盘 椒香 言字旁的字 遗钿坠舄 木驴 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论甘忌辛 包含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熟的成语 丧结尾的成语 覆蕉寻鹿 自字旁的字 张三吕四 跬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