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13
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原文如下:
乳窦溅溅通石脉,
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
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
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馀味,
更觉鹤心通杳冥。
全诗翻译:
泉水在石缝中叮咚作响,
春江的颜色映衬着绿草的忧愁。
山涧的花香飘入井水,
夜晚的月光映在松树的影子上。
仙翁手持白扇,像霜雪般的鸟翎,
在坛前夜读《黄庭经》。
淡淡的香气和洁白的牙齿让人回味,
更让人感到那鹤的心灵与渺茫的天地相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作品多以细腻优美著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对自然的描写尤为细致。
创作背景: 《西陵道士茶歌》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道教文化的向往和追求。道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描绘的意象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西陵道士茶歌》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诗的开头以“乳窦溅溅通石脉”展现了泉水的清澈与流动,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声音。接着“绿尘愁草春江色”将春天的愁绪与色彩结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涧花入井水,意象的转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交融与和谐。
诗中描绘的仙翁形象,是道教文化的代表,体现了道士的宁静与智慧。他在夜晚读经,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两句“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则将诗歌推向高潮,表现了修道者心灵的追求与对宇宙的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上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思想的交织,体现了温庭筠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内心宁静和超然境界的追求,传达了温庭筠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西陵道士茶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温庭筠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黄庭经”指的是?
A. 道教经典
B. 佛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D. 诗经
诗中描绘的“仙翁”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超脱与智慧
C. 追求名利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温庭筠更倾向于道教的宁静与超然,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