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00
一剪梅 其二 民歌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少年豪气欲先民。
卦有容民。
数有司民。
岂期编户作齐名。
畜我恒民。
荣我中民。
长吟陇亩一遗民。
高阳贱民。
襄阳酒民。
相忘总是葛天民。
不是尧民。
还是舜民。
这首诗表达了年轻人的豪情壮志,渴望像先民一样开创伟业。卦象中有包容的民众,数字中有管理的民众。谁能想到,家家户户都只求名声。希望能养活我忠实的百姓,荣光我中心的民众。长吟田野中的遗民,高阳的贱民,襄阳的酒民,最终都与葛天的民众无缘。不是尧的百姓,还是舜的百姓。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民众的关怀,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民众生活多艰,诗人以豪情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对民众现状的关注。
《一剪梅 其二 民歌》以豪气开篇,展现了诗人对青年一代的期待与情感。诗中对“先民”的追忆,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体现了希望年轻人能够像先辈一样勇于开拓。通过“卦有容民”和“数有司民”,诗人探讨了社会的构成,指出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
接下来的“岂期编户作齐名”,则是对现实的反思,批判了人们对名声的过于追求,提醒人们应关注内心的真实价值。诗人在“畜我恒民,荣我中民”中表达了对忠诚百姓的珍惜与重视,强调了民众的福祉与社会的和谐是国家的根本。
最后,诗人以高阳贱民、襄阳酒民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而“不是尧民,还是舜民”的结尾,更是让人沉思,真正的理想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个“贤明”的统治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年轻人的豪情壮志为线索,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呼唤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民众的价值与重要性,反映出对政治与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先民”指代的是:
“高阳贱民”主要描述的是:
诗中提到的“尧民”和“舜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