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0:52
尽道是伤春,不似悲秋怨。
门外分明见远山,人不见,空肠断。
朝来一霎晴,薄暮西风远。
却忆黄花小雨声,误落下三四点。
尽管大家都说是伤春,但我觉得不如悲秋那般怨恨。
门外清晰可见远山,但人影却不见,心中空虚如同断肠。
今晨刚刚晴朗,傍晚的西风又渐渐远去。
不由得想起那黄花下的小雨声,竟然误落了三四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太古,字子华,号天涯,南宋时期词人。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自然景色,语言清新,情感细腻,是当时重要的文学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常感到对过去的怀念与哀伤,因而创作出这首诗,表达对春天的伤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卜算子(梦中作)》通过对春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开头一句“尽道是伤春,不似悲秋怨”,以对比的手法引出主题,说明伤春的情感并不如秋天的怨恨那般深重。春天本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到一种无奈与失落。
接下来的“门外分明见远山,人不见,空肠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远山明晰可见,却没有人影,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这里的“空肠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朝来一霎晴,薄暮西风远”则描绘了一种转瞬即逝的美好,晨间的晴天与傍晚的西风交替,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最后一句“却忆黄花小雨声,误落下三四点”是对过往的怀念,细雨与黄花的意象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思考,并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令读者产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尽道是伤春”中的“尽道”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空肠断”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朝来一霎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