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0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06:11
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
作者: 卢士衡 〔唐代〕
仙家种此充朝食,
叶叶枝枝造化力。
去年见时似鹤高,
今年萧骚八九尺。
不同矮桧终委地,
定向晴空倚天碧。
好期逸士统贞根,
昂枝点破秋苔色。
寻思凡眼重花开,
宁知此木超尘埃。
只是十年五年间,
堪作大厦之宏材。
这棵小松是仙人所种,足以作为早晨的食物,
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都是造化的力量。
去年见到时,它像鹤般高耸,
而今年却萧条,只有八九尺高。
与矮小的桧树不同,它并没有完全扎根于土地,
而是朝向晴空,依偎在碧空之中。
我希望有志之士能与它结下深厚的根基,
让它的枝头点破秋天苔藓的色彩。
我思索着世俗的眼光只重视花朵的开放,
怎么能知道这棵松树早已超脱了尘世的喧嚣?
只是在十年或五年之间,
它便能成为宏伟建筑的材料。
作者介绍:卢士衡,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再游紫阳洞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小松的成长变化,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以小松为中心,描绘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哲理。诗人以“仙家种此”开篇,直接引出神秘的自然界,赋予小松以仙人的气质,暗示它的非凡与独特。接着,通过对比去年的“似鹤高”和今年的“萧骚八九尺”,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不同矮桧终委地”,强调了小松的独立与向上,不同于那些根深叶茂却拘泥于地面的树木,显示出诗人对真正追求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希望“逸士统贞根”,与小松结下深厚的情谊,传达出一种理想的追求。
最后,诗人通过“宁知此木超尘埃”的思考,发出对世俗眼光的反思,表现出对小松真正价值的认识。此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一首哲理深邃的作品,启发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小松,探讨了生命的价值、时间的流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卢士衡
C. 杜甫
诗中“小松”象征着?
A. 平庸
B. 希望与独立
C. 凋零
诗人希望“逸士统贞根”是希望与什么建立联系?
A. 现实
B. 小松
C. 矮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