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0:44
山冷没禁当,那堪更漏长。寒欺秋后扇,风试夜来霜。茭白心如墨,冬青子亦黄。祗宜煨芋栗,啮引对缁郎。
山中寒冷,夜深时分,时光滴答声响,令人难以忍受。寒风欺凌着秋天的扇子,夜里又有霜降临。水边的茭白(即菱角)黑得像墨,冬青的果子也开始变黄。此时只适合煮些芋头和栗子,适合对着黑衣的朋友闲聊。
诗中提到的“寒欺秋后扇”、“风试夜来霜”可视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描绘,反映了自然与人心的相互影响。“茭白心如墨”则可以引申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常常在寒冷的季节中寻求温暖和慰藉。
作者介绍:柴元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因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山中暮色和寒冷的夜晚,传达出孤寂与思索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僧房夜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寒冷夜晚的孤寂与沉思。诗人以“山冷没禁当”引入,直接表达了环境的寒冷,紧接着“更漏长”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孤独。接下来的“寒欺秋后扇”让人联想到秋天的末尾,表明季节的更迭与无情的时间流逝,展现出一种凄凉之感。
“风试夜来霜”则进一步加强了寒意,仿佛在提醒读者即将到来的冬天。诗人在描绘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流露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茭白心如墨,冬青子亦黄”则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最后两句“祗宜煨芋栗,啮引对缁郎”则带来一丝温暖的转折,虽然外界寒冷,但与友人对坐,分享温暖的食物,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安慰。整首诗通过对比寒冷与温暖、孤独与陪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孤独与温暖的感悟,表达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更漏长”中的“漏”指的是什么?
A. 漏水
B. 漏斗
C. 计时器
D. 漏斗
“寒欺秋后扇”中,秋后扇的意义是什么?
A. 扇子不再有用
B. 扇子仍能用
C. 秋天依然温暖
D. 扇子是冬天的必需品
诗中提到的“啮引对缁郎”是在做什么?
A. 吃栗子
B. 交谈
C. 寒冷
D. 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僧房夜冷》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孤独,但前者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后者则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