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2:52
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
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来云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
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我依靠在春天的林间,泪水滴落在竹枝上。南游途中,风光如画,鬓发已渐渐变白。难以寻觅到桂岭千峰的梦境,而这湘山却带来了一段奇妙的体验。云彩来去无定,心中没有其他法门可寻,行踪藏匿也无须去询问塔中的师父。若论在大施堂前的事,竿木相逢之际,我便随兴吟诗。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思考的阶段。范成大游历湘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题湘山大施堂》是一首充满抒情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春林、泪水、南游等意象,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开头两句中,重倚春林和泪竹枝的描写,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伤感与依恋,似乎在揭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将视角转向自身,提到鬓发渐白,暗含岁月的无情与流逝。桂岭的千峰梦与湘山的奇妙体验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来云别无心外法”,似乎在强调寻求心灵安宁的难度,表现出一种内心的迷茫与追寻。最后两句则以“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收束,传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琐事时,仍旧选择以诗来释怀的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林、湘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的“泪竹枝”意指什么?
A. 竹子长得很好
B. 伤感与依恋
C. 春天的景色
“南游风物鬓成丝”中“鬓成丝”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光流逝
C. 旅行的疲惫
诗人对“桂岭”的态度是?
A. 渴望与追寻
B. 轻视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