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5:44
原文展示:
投曾秀州逢四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人物如公乃作州,不知谁合致公侯。 清名不与官称等,颇解天公用意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像您这样的人物才能治理一个州,不知道谁能推荐您成为公侯。您的清廉名声与官职不相称,我颇能理解天意是否有所安排。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赵蕃投赠给曾秀州的四首诗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曾秀州清廉名声的赞赏和对官职不匹配的疑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官场腐败,清廉之士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官职和尊重。赵蕃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曾秀州的敬佩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曾秀州的清廉名声与官职不匹配的描述,表达了对清廉之士的赞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人物如公乃作州”一句,直接赞扬了曾秀州的才能和品德,认为他足以治理一个州。而“清名不与官称等”则暗示了社会的不公,清廉的名声并未得到应有的官职和尊重。最后一句“颇解天公用意不”则表达了作者对天意的疑惑,是否天意有所安排,使得清廉之士难以得到应有的地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清廉之士的赞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描述曾秀州的清廉名声与官职不匹配,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天意的疑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人物如公乃作州”中的“公”指的是谁? A. 赵蕃 B. 曾秀州 C. 其他官员 答案:B
诗中“清名不与官称等”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清廉的名声与官职相匹配 B. 清廉的名声与官职不相匹配 C. 清廉的名声与官职无关 答案:B
诗中“颇解天公用意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天意的理解 B. 对天意的疑惑 C. 对天意的赞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