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反舌

《反舌》

时间: 2025-05-06 18:09:30

诗句

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睇檐间惟见一。

自惊夫岂鬼神欤,久立恍然神未释。

人能化鸟旧所传,断以不疑因杜鹃。

尔今变化自何物,傥匪败家由败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9:30

原文展示:

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睇檐间惟见一。自惊夫岂鬼神欤,久立恍然神未释。人能化鸟旧所传,断以不疑因杜鹃。尔今变化自何物,傥匪败家由败国。

白话文翻译:

我躺在床上听到百舌鸟在春风中鸣叫,起身望向屋檐,只看见一只鸟。自己惊讶难道是鬼神所为吗?长时间站立,心中疑惑仍未解开。人们传说人能变成鸟,毫无疑问是因为杜鹃的传说。你现在变成的是什么,难道是因为家族或国家的衰败吗?

注释:

  • 百舌:一种鸟名,以其鸣声多变而得名。
  • 睇:望,看。
  • 恍然:突然明白或领悟的样子。
  • 杜鹃:传说中的一种鸟,有“杜鹃啼血”的典故,常用来象征哀怨或变迁。
  • 傥匪:倘若不是。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通过描述听到百舌鸟鸣叫后的疑惑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百舌鸟的鸣叫为引子,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联想。诗人在春风中听到百舌鸟的鸣叫,起身查看却只见到一只鸟,这引发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对超自然力量的猜想。诗中的“自惊夫岂鬼神欤”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疑惑和不安。接着,诗人联想到人能化鸟的传说,特别是杜鹃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这种变化是否与家族或国家的衰败有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事变迁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首句“卧闻百舌鸣春风”,通过“卧闻”和“鸣春风”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春日早晨。
  • “起睇檐间惟见一”,诗人起身查看,却只见到一只鸟,这增加了神秘感。
  • “自惊夫岂鬼神欤”,诗人对这一现象感到惊讶,怀疑是否与鬼神有关。
  • “久立恍然神未释”,诗人长时间站立,心中的疑惑仍未解开。
  • “人能化鸟旧所传”,诗人联想到人能化鸟的传说,特别是杜鹃的典故。
  • “断以不疑因杜鹃”,诗人确信这一传说,因为杜鹃的典故广为人知。
  • “尔今变化自何物”,诗人疑问这种变化的原因。
  • “傥匪败家由败国”,诗人猜测这种变化是否与家族或国家的衰败有关。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百舌鸟的鸣叫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通过杜鹃的典故,比喻人事的变迁和哀怨。
  • 疑问:通过提出疑问,增加了诗的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鸣叫的描述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关注。诗中的疑问和联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百舌鸟:象征多变和神秘。
  • 春风:象征生机和变化。
  • 杜鹃:象征哀怨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舌”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风 D. 一种树

  2. 诗人为何对百舌鸟的鸣叫感到惊讶? A. 因为只见到一只鸟 B. 因为鸟鸣声多变 C. 因为怀疑是鬼神所为 D. 因为鸟鸣声悦耳

  3. 诗中提到的“杜鹃”典故与什么有关? A. 哀怨 B. 欢乐 C. 勇敢 D. 智慧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鸟鸣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反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自然现象和个人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普州守 送南平僧归里 送胡康老 送胡康老 送洪上人游南 送何熙载之官邻山因简虞并父 拾诸公馀韵赠辉禅师兼奉答勾龙伯秋谒广利辉 拾诸公馀韵赠辉禅师兼奉答勾龙伯秋谒广利辉 山鸡送范元通送王逸 三和谢娱亲堂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風字旁的字 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饱和点 仁义之兵 气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襟怀磊落 倡条冶叶 匠石运金 反户 遐甿 参横斗转 彑字旁的字 包含肯的成语 邑字旁的字 迷梦 大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