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18:20
春风袅娜
正月十二日同陆翼王宋既庭吴志伊庆百徐大文叶九来道子李秋森游白塔旃檀诸寺
—— 陈维崧 〔清代〕
被东风入户,唤作春游。新霁动,峭寒收。
望峥泓太液,龙堂凤艒,参差上苑,碧甃铜沟。
元夜风光,天家亭馆,树已将花人少愁。
帽影带晴薰御陌,鞭丝和暖糁皇州。
经过旃檀绣刹,莲幢芝盖,行人说翠辇常留。
金犊稳,雪蛾柔。一车莺燕,十里骅骝。
旧族崔卢,花翎茜袖,新妆秦虢,秀鬋明眸。
独怜高处,有塔铃碎语,当年此地,辽后妆楼。
春风轻盈地吹入我的窗户,仿佛召唤着我去春游。
刚刚雨过天晴,寒冷的天气也渐渐消退。
我远远望去,太液池的水波荡漾,龙堂凤艒的楼阁高耸,
宫苑错落有致,碧绿的石阶映衬着铜沟的清流。
元宵节的夜晚,天上灯火辉煌,亭台楼阁中,树木已开满花,人们少了愁苦。
帽子在阳光下的影子随风摇曳,鞭声在温暖的阳光中轻轻响起。
经过旃檀寺,看到绣有莲花的幢幡和芝盖,行人谈论着翠辇的常驻。
金色的小牛稳稳地走着,雪白的蛾子轻柔地飞舞。
一车的黄莺和燕子,十里外的骏马奔腾。
旧时的崔卢家族,花翎与茜色的袖子,新妆的秦虢姑娘,秀美的脸庞和明亮的眼睛。
我独自怜惜高处的幽静,有塔钟的轻响,想起当年在此地的辽朝妆楼。
陈维崧,清代著名诗人,字作霖,号青山,晚号青山隐者。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情感细腻著称。
诗作成于正月,正值春季,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白塔及周边寺庙,感受春日的暖阳和新生的气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与赞美。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描绘了春风拂面的美好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提到“被东风入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悄然进入,接着以“新霁动,峭寒收”勾勒出春雨过后,寒气渐退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春游场景。诸如“峥泓太液”、“龙堂凤艒”等描写,展现了景色的壮丽与和谐,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之中。而“元夜风光,天家亭馆,树已将花人少愁”的句子,更是将春天的快乐与轻松传递给读者,让人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向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涉及到许多花卉与动物,如“莺燕”与“雪蛾”,这些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荣。同时,诗中提及的“翠辇常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暗示了春天的聚会与热闹。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间欢乐与和谐的赞美。
春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元宵节则是团圆与欢乐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死亡
B. 春天的生机与欢乐
C. 对秋天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元夜"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独怜高处,有塔铃碎语”中的“塔铃”象征什么?
A. 现代化
B. 寂静与古老的文化
C. 欢乐的节日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维崧的这首诗更侧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而李白的作品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