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峡江 其二

《过峡江 其二》

时间: 2025-07-27 23:37:01

诗句

和雨鹭涛双峡起,侵岚雉堞半山分。

城东十七洞天内,长忆南朝萧子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7:01

过峡江 其二

作者:李凤翥 〔清代〕

原文展示:

和雨鹭涛双峡起,侵岚雉堞半山分。
城东十七洞天内,长忆南朝萧子云。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白鹭与涛声共同升起在两条峡谷之间,山中云雾缭绕,仿佛将雉鸟的堞楼一分为二。城东的十七个洞天之中,我长久地怀念南朝的萧子云。


注释:

  • 和雨:指在细雨中,和雨相伴的情景。
  • :指白鹭,一种水鸟,常栖息于水边。
  • :指水波的声音,形容水流的动感。
  • 双峡:指两个峡谷。
  • 侵岚:指云雾覆盖而来的情景。
  • 雉堞:雉鸟的栖息地,或用作比喻的堞楼。
  • 城东:指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
  • 十七洞天:古代传说中的洞天福地,象征隐逸之地。
  • 南朝萧子云:萧子云即萧衍,南朝时期的文人,诗人对其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凤翥,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笔调的清丽。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凤翥游历峡江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抒发了他对过往人事的怀念,尤其是对南朝文人的缅怀。这种怀旧情怀在他的诗中屡见不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凤翥的《过峡江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峡江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中前两句“和雨鹭涛双峡起,侵岚雉堞半山分”描绘了峡江在细雨中的生动景象,白鹭与涛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后两句“城东十七洞天内,长忆南朝萧子云”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表达了对南朝萧子云的深切怀念,折射出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的生机勃勃与历史人物的远离感并存,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李凤翥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不仅感受到峡江之美,也触摸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种通过自然景观引发的怀旧情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和雨鹭涛双峡起:在细雨中,白鹭与涛声交融,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2. 侵岚雉堞半山分:山中云雾渐渐逼近,将远处的雉鸟栖息地隐隐分隔开。
  3. 城东十七洞天内:提到的“十七洞天”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象征着世外桃源。
  4. 长忆南朝萧子云:表现了对南朝文人萧子云的怀念,表达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工整的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比喻:将白鹭、涛声比作自然的生机,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云雾和水波似乎有生命,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峡江的美景与怀念南朝文人的情感,传达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江:象征自然的壮丽。
  • 白鹭:代表自由与高洁。
  • 云雾:隐喻迷离的记忆与思绪。
  • 十七洞天: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七洞天”象征什么? A. 历史人物
    B. 隐逸之地
    C. 自然景观

  2. “和雨鹭涛”中的“鹭”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鸽子
    B. 白鹭
    C. 麻雀

  3. 诗中怀念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萧子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凤翥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但李凤翥更强调怀旧情感,王维则多展现平和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凤翥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晚步剑池 下尧峰 雨宿江口 焦山观音岩晚望用宋人赵冰壶韵 从征行 日哭三君子行 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诗 黄农部见访赐诗病不能兴依韵和答 答朱元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调剂盐梅 心字底的字 字据 两边倒 羽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鹵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消除异己 心尖子 銮江 包含浣的词语有哪些 平在 虽覆能复 勤恁 举国一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