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2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26:07
作者: 闵华 〔清代〕
鸟宿人未宿,夜语空山清。
星自池底见,僧从林杪行。
悠然磐石上,坐待寺钟声。
鸟儿已经归宿,而人还未归。夜晚的山中显得格外清幽。星星在池塘的底部映现出来,僧人从树林的边缘走来。我悠然地坐在岩石上,静静等待寺庙的钟声。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寺钟声”常常在古诗中用以象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暗示诗人追求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闵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往往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创作背景:
“晚步剑池”创作于一个清幽的夜晚,诗人漫步于自然中,感受到夜的宁静与深邃,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鸟宿人未宿”用对比手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分离。接着“夜语空山清”,不仅让人感受到山中寂静的夜晚,还引发了对自然声音的细腻听觉体验,增强了夜晚的诗意。
“星自池底见”则通过意象的运用,表现出星星在水中的倒影,象征着内心的反思与清醒。而“僧从林杪行”则暗示了生活中的另一种宁静,僧人的出现仿佛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一句“悠然磐石上,坐待寺钟声”,则是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节奏的把握,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整体而言,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和超然,形成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令人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与自然的和谐。借助夜晚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超然的态度,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鸟宿人未宿”表达了什么意境?
“星自池底见”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
诗人坐在什么地方等待寺钟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但《晚步剑池》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鹿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心的契合。两首诗在意象、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