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1:08
身已龙钟不出村,
尚能抱瓮灌蔬园。
瓦盆甚朴常盛酒,
茅屋虽低可负暄。
锄倦扶藜访邻叟,
祭归怀肉遗诸孙。
后生记取耆年语,
世世休思入县门。
我已年老体衰,难以走出村庄,但仍可以抱着水瓮为菜园浇水。虽然瓦盆简陋,却常常盛满美酒;虽然茅屋矮小,但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锄地疲倦后,我扶着拐杖去拜访邻居的老人,祭祀归来后,怀念着给孙子们留下的肉食。年轻人要记住老年人的教诲,世世代代都别再想去县城谋生了。
刘克庄,字惟中,号静斋,宋代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曾任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民生与乡村生活,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此诗是在作者年老时写就,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及对世事的感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劝诫,倡导安于乡村生活,不必追求浮华的县城生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老农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在乡村安静而充实的日常。第一联以“身已龙钟不出村”开篇,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年龄和生活环境,突显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景象。尽管年事已高,仍然可以抱着水瓮为菜园浇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通过“瓦盆甚朴常盛酒”和“茅屋虽低可负暄”表达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质朴。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如盛酒的瓦盆和温暖的茅屋,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幸福。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通过“锄倦扶藜访邻叟”描绘了他与邻居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祭归怀肉遗诸孙”中,诗人表达了对后辈的关怀与期望,这不仅是对家族的责任感,也体现了对传统的传承。
最后,诗人用“后生记取耆年语”来呼唤年轻人,提醒他们珍惜乡村的生活,不必追逐县城的繁华。这种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智慧的思考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
全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强调了安于现状、珍惜传统价值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龙钟”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是什么?
诗中“茅屋虽低可负暄”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