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1:13
懒旷期陶谢,呼儿读晋书。
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
我懒散地期待陶渊明辞官归隐,叫儿子来读晋朝的书。
戴着葛巾在水面上轻轻荡漾,穿着蜡屐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
我回想起昔日的空门,努力地磨练自己的心意。
还未能忍受朝市的喧嚣,便想要去衡庐的山中隐居。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公武,号惭愧,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作者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内忧外患使得许多人向往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以淡然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懒旷期陶谢”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态,渴望像陶渊明那样隐退于世,追求一种清净的生活。诗中通过“呼儿读晋书”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承接与尊重,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教育的期望。
接下来的两句“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状态,仿佛在宁静的自然中漫游。这些意象不仅传达出自然的美,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向往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则是对自我内心的探寻,表现出诗人努力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决心。最后一句“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更是将主题升华,展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返回自然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极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安宁与智慧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归隐诗人是: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蜡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忧愁
B. 自由
C. 富贵
D. 学问
诗人对朝市的态度是:
A. 向往
B. 依恋
C. 厌倦
D. 不屑
答案: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