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35
满庭芳 青山寻杯渡遗迹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我佛尘空,神仙羽化,何曾留迹人间。
空教寻觅,杖履费跻攀。
为爱青青山色,况入胜古木禅关。
杯盘后,斜阳待渡,苍翠殿吟鞭。
前贤。西归事,莲花藉足,草屦承肩。
竟携蠡测海,步乱波烟。
杖锡蓬团何处,凭谁问洞口呼猿。
神鱼蜕,石因望化,杯影待东还。
佛教教义在世间是虚空的,神仙们羽化成仙,又何曾留下踪迹于人间?
徒然教人去寻找,走路的杖履费了力气仍然难以攀登。
我因爱慕那青山的颜色,更因走入那胜景中的古木禅关。
酒杯与盘子之后,斜阳在等待渡口,苍翠的殿堂吟歌如鞭。
前贤所留的西归事,莲花托着脚,草屦承载着肩。
竟然要用蠡来测量大海,步行在纷乱的波烟中。
手持锡杖,蓬草团在哪里,凭谁去问洞口的猿声?
神鱼蜕变,石头因望而化,杯影静待东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哲思,常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借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对超脱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诗人通过描绘青山和古木,传达出一种心灵的归宿感。诗中“我佛尘空,神仙羽化”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间名利的淡漠与佛教思想的认同。接着,诗人通过“杖履费跻攀”,表现了对人生道路的艰辛与无奈。然而,青山的美丽和禅关的宁静让他重新振作,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寄托。
“杯盘后,斜阳待渡”则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场景,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享受这份宁静。随着诗句的推进,前贤的归隐与莲花的象征,使得诗人内心的追求愈加明确。最终,诗人在对比自然与人世的同时,反映出自己的无奈与渴望,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逐句解析:
我佛尘空,神仙羽化,何曾留迹人间。
空教寻觅,杖履费跻攀。
为爱青青山色,况入胜古木禅关。
杯盘后,斜阳待渡,苍翠殿吟鞭。
前贤。西归事,莲花藉足,草屦承肩。
竟携蠡测海,步乱波烟。
杖锡蓬团何处,凭谁问洞口呼猿。
神鱼蜕,石因望化,杯影待东还。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杖锡蓬团何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前贤。西归事”中的“前贤”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