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

《点绛唇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

时间: 2025-04-27 13:49:16

诗句

感慰可胜言哉。

辄有小词,录奉一笑,且以寄企响之意云,刘敏中上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

雨声还住。

斜日鸣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

山如雾。

断虹犹怒。

直入山深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9:16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

刘敏中〔元代〕

雨声还住。斜日鸣高树。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犹怒。直入山深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雨声”、“斜日”、“云”、“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在北窗边被一阵芭蕉雨惊醒,雨声伴随着斜阳照在高树上。诗人抬头望去,看到行云飘过,带着雨势向前山去,山如雾般朦胧,残虹似乎愤怒般断裂,直直地融入深山之中。


注释:

  • 点绛唇:词牌名,一种词体。
  • :接受,这里指接受贈诗。
  • 绝句:指四句的诗。
  • 小词:指短小的诗词。
  • 芭蕉:一种植物,叶大而宽,常在雨中摇曳。
  • 斜日:傍晚或清晨的阳光,光线倾斜。
  • 行云:随风飘动的云。
  • 断虹:比喻残缺的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典故解析:

  • 北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芭蕉雨:在古诗词中,芭蕉常与雨水相连,代表着思乡、离别或愁苦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融情于景,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自然观和情感世界。开篇以“北窗一阵芭蕉雨”引入,雨声清脆,瞬间唤起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被雨声惊醒,这种突如其来的声音蕴含了对自然的亲密体验。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与情感的交织。

接着,通过“斜日鸣高树”描绘出一天的转瞬即逝,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抬头望向行云,象征着对人生旅程的思索,云的变幻莫测与人生的无常不谋而合。

“山如雾,断虹犹怒”则是对自然的进一步描绘,山的朦胧与残缺的彩虹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内心的惆怅。这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使得诗歌在清简中透出幽深的情感,令人思索。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思考的氛围,让读者在自然景物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说明诗人接受了他人的赠诗,表达对其清简幽深的欣赏。
  • “北窗一阵芭蕉雨”:描绘出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雨声还住”:雨声逐渐停息,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斜日鸣高树”:阳光倾斜,树上鸟鸣,生动呈现出自然的活力。
  •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诗人抬头望向天上的云,感受到雨水向山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 “山如雾”:山的轮廓朦胧,寓意深远。
  • “断虹犹怒”:残缺的彩虹带有愤怒,象征失落与遗憾。
  • “直入山深处”:雨势消失,山的深处留给人无尽的想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如雾”用来形容山的朦胧,增强了意境。
  • 拟人:“断虹犹怒”赋予彩虹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情感的流动与细腻。
  • 阳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象征生命的深邃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北窗一阵芭蕉雨”中的“芭蕉”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思乡
    • C. 快乐
    • D.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断虹犹怒”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失落
    • D. 安宁

答案:

  1. C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通过月光描绘思乡之情。
  • 《春晓》:孟浩然的诗作,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本诗的比较:
    • 主题:两首诗均涉及思乡情感,但杜甫更多地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刘敏中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
    • 风格:刘敏中的诗清新幽深,而杜甫的诗则沉重而富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敏中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点绛唇》这首诗!

相关查询

蝶恋花·山居七首 其二 蝶恋花 清明同诸子集原白斋中 蝶恋花十首 其三 蝶恋花 记旧二首 其二 蝶恋花·题沈乙庵丈仿云林碧梧清溪小帧。丈作画时方摄安徽提刑 蝶恋花 蝶恋花·名播乡闾人素许 蝶恋花 独行二工区,忽感虚空来袭,手脚皆软,隳坐人行道 蝶恋花(秋夜简赵尉借韵) 蝶恋花 蝉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白羽扇 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临见 馬字旁的字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文王课 志满气得 比字旁的字 禾蕈树 思患预防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容足地 后会有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