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4:52
蝶恋花·题沈乙庵丈仿云林碧梧清溪小帧。丈作画时方摄安徽提刑
作者: 金兆蕃 〔清代〕
云和秋林桐叶大。琴筑徐鸣,碧绕溪堂左。
那得茅庵留乞我。织帘倦后摊书坐。
风竹疏疏霜柳亸。一角微茫,天半寒烟锁。
杯底晴岚青婀娜。不缘遽唱家山破。
在云和的秋天,林中的桐叶繁茂。琴声悠扬,溪水环绕着我的书房。
我如何能在这茅庵中长久留下来呢?织就的帘子后,疲倦后我坐下来翻阅书籍。
风中竹子稀疏,霜打过的柳树摇曳不定。在屋角微微朦胧,半天的寒烟笼罩着。
杯底的晴岚,如青色的舞姿轻盈摇曳。我不能轻易高唱《家山破》。
金兆蕃(约1630-1699),清代诗人,字君亨,号鹤洲,晚号竹轩,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和绘画。他的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这首词创作于金兆蕃隐居于云和的时期,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此时,作者或许面临人生的思考与选择,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平和。
《蝶恋花·题沈乙庵丈仿云林碧梧清溪小帧》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秋林桐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富有诗意的意境。琴声和流水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
“那得茅庵留乞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但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焦虑,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处境。接下来的“织帘倦后摊书坐”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状态。
最后一联的意境更为深沉,风竹、霜柳与寒烟交织,呈现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的境界,然而又因为内心的牵挂而无法高歌。这种情感的纠结与对自然的热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核心。
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奈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之间的挣扎与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琴筑”指的是什么?
“杯底晴岚青婀娜”中的“晴岚”指的是什么?
《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有描绘秋天景色的特点,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内心的感伤,而金兆蕃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结合。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