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阮郎归(劝袁制机酒)

《阮郎归(劝袁制机酒)》

时间: 2025-05-02 08:17:45

诗句

苏台一别费三年。

锦书凭雁传。

风姿重见阆江边。

玉壶秋井泉。

翻短舞,趁么弦。

篆香同夕烟。

多情莫惜为留连。

落花中酒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7:45

原文展示:

阮郎归(劝袁制机酒)
作者:李壁 〔宋代〕

苏台一别费三年。
锦书凭雁传。
风姿重见阆江边。
玉壶秋井泉。
翻短舞,趁么弦。
篆香同夕烟。
多情莫惜为留连。
落花中酒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自从在苏台分别,已经过去了三年。
寄托在大雁身上的信件,才能传达我的思念。
再次见到你的时候,就在阆江边,
如同玉壶中的秋水和井泉般清澈。
让我们畅快地舞蹈,伴着乐声。
香烟缭绕,宛如夜晚的篆香。
情深意切,不必吝惜时间的留连,
就让我们在落花中共饮美酒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苏台:指苏州的台地,可能是诗人与友人相别之地。
  • 锦书:指用华丽的信件,表达深情厚谊。
  • :大雁,古时常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
  • 阆江:阆江,地名,表明诗人重游故地。
  • 玉壶:比喻清澈的水,象征美好纯洁的情感。
  • 篆香:古代香料的一种,常用于祭祀或宴饮时,增添气氛。
  • 留连:留恋不舍,形容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苏台”及“阆江”都是古地名,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和对往日情景的追忆。大雁传书的典故,是古人常用的情感寄托,象征思念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擅长写词,尤其多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多年后,重逢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重聚时的欢愉。诗中带有劝酒的意味,显现出一种轻松与自在的氛围。


诗歌鉴赏:

李壁的《阮郎归》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思念的词作,诗人在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开头的“苏台一别费三年”,道出了离别的漫长与思念的深重,三年之久的分离让这份情感愈发浓烈。在“锦书凭雁传”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大雁传书的意象,展现出信件在两地之间传递的艰辛与情感的寄托。

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重逢的喜悦,“风姿重见阆江边”仿佛将重聚的那一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玉壶秋井泉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象征着他们的友谊如同清泉般纯净。

“翻短舞,趁么弦”中,诗人邀请对方共舞,表达了对重聚时光的珍惜与欢乐。随后的“篆香同夕烟”,不仅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气氛,也暗示着他们共享的美好时光。最后的“多情莫惜为留连”,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突出了生活中的欢愉与美好,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台一别费三年:表达了分离后的漫长时光,情感深厚。
  • 锦书凭雁传:用大雁传递书信,象征思念。
  • 风姿重见阆江边:重聚之时,生机勃勃的场景。
  • 玉壶秋井泉:象征清澈的情感。
  • 翻短舞,趁么弦:邀请共舞,享受当下。
  • 篆香同夕烟:营造温馨的氛围,享受美好时光。
  • 多情莫惜为留连:珍惜相聚的时光,表达不舍之情。
  • 落花中酒天:在美好的环境中共饮,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壶秋井泉”比喻清澈的情感。
  • 对仗:如“翻短舞,趁么弦”,前后呼应,增强节奏感。
  • 意象:如“篆香”、“落花”等,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重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台:象征离别的起点与思念的发源。
  • 锦书:传递情感的媒介。
  • 阆江:重聚的地点,象征回忆与怀念。
  • 玉壶:象征清澈、纯粹的情感。
  • 篆香:代表情感的温馨与美好时光的陪伴。
  • 落花:象征美好的时光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阮郎归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壁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锦书凭雁传”中的“锦书”是什么意思?
    A. 书信
    B. 紧箍咒
    C. 绸缎
    D. 礼物

  3. 诗中提到的“阆江”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山名
    D. 花名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相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相思》(王维)与《阮郎归》均表现思念之情,前者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后者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祝英台近 碧鲜庵相传为祝英台读书处,明邑令谷兰宗先生镌一词于壁,秋日过之,因和原韵 沁园春 同芥轩赋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二首 其一 春光好 相见欢 赠吹箫女子 小重山 晓过山塘 南歌子 南歌子 慰闺人病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皱眉蹙眼 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敲冰玉屑 四点底的字 矢死无贰 隐郁 击剑 都纲 儿女亲家 洞烛其奸 韭字旁的字 福寿年高 包含惧的词语有哪些 赏罚严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