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4:38
偶书五首
作者: 司空图
衰谢当何忏,惟应悔壮图。
磬声花外远,人影塔前孤。
色变莺雏长,竿齐笋箨垂。
白头身偶在,清夏景还移。
蜀妓轻成妙,吴娃狎共纤。
晚妆留拜月,卷上水精帘。
独步荒郊暮,沉思远墅幽。
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掩谤知迎吠,欺心见强颜。
有名人易困,无契债难还。
在衰老和凋谢面前,应该如何忏悔,唯有对往日的壮志感到懊悔。
磬声在花影之外回荡,人影在塔前显得孤单。
色彩已变,黄莺雏鸟长大,竹竿齐齐,笋箨垂下。
白头的我仍在此,清夏的景色依旧在变换。
蜀地的歌妓轻盈而美妙,吴地的女子轻佻而纤细。
她们在月下化妆,轻轻卷起水晶帘。
傍晚时分独自漫步在荒郊,沉思在幽静的别墅里。
一生中经历过多少事情,弹指之间便已休止。
掩盖谣言的人,心中却有所顾虑,口中强颜欢笑。
有名的人容易被困扰,而没有契约的人却难以偿还债务。
司空图(约837—908年),字子元,号青丘,唐代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偶书五首》成诗于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诗人可能面临个人的反思与人生的感慨,抒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名利的冷漠。
《偶书五首》通过描绘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外部环境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名利和孤独的深刻感悟。前四首诗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用“衰谢”引入主题,生动地写出了对青春的悔恨与对往昔壮志的思考,形成一种沉重的情感基调。
后四首则转向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强调了有名之人所承受的困扰,相比之下,平凡人的生活虽无名利之累,却也有难以偿还的道德负担。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命运的思索,表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衰谢当何忏,惟应悔壮图。”
诗人面对衰老与凋零,感到懊悔曾经的理想与抱负。
“磬声花外远,人影塔前孤。”
磬声在远处荡漾,花影下显得孤独,暗示着孤独的心境。
“色变莺雏长,竿齐笋箨垂。”
生命的色彩在变化,黄莺和竹竿的描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白头身偶在,清夏景还移。”
白头的诗人仍在此地,清夏的美景却在不断变换。
“蜀妓轻成妙,吴娃狎共纤。”
描绘了四川歌妓与江南女子的轻盈与妩媚,表现了对女性美的欣赏。
“晚妆留拜月,卷上水精帘。”
描写女子在月下化妆,展现了一种生活的雅致与闲适。
“独步荒郊暮,沉思远墅幽。”
诗人独自在荒郊中漫步,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回顾人生,感叹一切都如弹指间消逝。
“掩谤知迎吠,欺心见强颜。”
反映了社会对名声的复杂态度,揭示了人心的虚伪。
“有名人易困,无契债难还。”
总结名利与道德之间的困扰,发人深省。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的无常与对名利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青春消逝的惋惜和对社会名利的批判,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的深邃思考。
《偶书五首》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蜀妓”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