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20
踏莎行
作者: 张抡 〔宋代〕
一片闲云,山头初起。
飘然直上虚空里。
残虹收雨耸奇峰,
春晴鹤舞丹霄外。
出岫无心,为霖何意。
都缘行止难拘系。
幽人心已与云闲,
逍遥自在谁能累。
这首诗描写了一片悠闲的云朵,刚在山头升起,仿佛轻盈地直上虚空。残存的彩虹在雨后收起,奇特的山峰高耸入云;春日里,白鹤在晴空中翩翩起舞。出山时心中无所挂念,雨水又何必在意?一切都是因为行走与停留难以拘束。幽静的人心已与云朵般的闲适融为一体,逍遥自在又有谁能来打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闲云”与“白鹤”常作为诗人追求自由与灵性的象征,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踏莎行》作于张抡游历山水之际,表达他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自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张抡的《踏莎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极具动感和生机的自然画面。全诗围绕“闲云”展开,象征着诗人轻松自在的心境。开篇“一片闲云,山头初起”,用简单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云朵在山头升起的画面既生动又富有诗意,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残虹收雨耸奇峰,春晴鹤舞丹霄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韵律,残余的彩虹与白鹤的舞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春天的动人景象,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内心的感受,“出岫无心,为霖何意”,表达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幽人心已与云闲,逍遥自在谁能累”则是对自由境界的追求,诗人自我解放,融入自然,不受世俗纷扰,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由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超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踏莎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抡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幽人”指的是?
A. 追求名利的人
B. 追求宁静的人
C. 生活在城市的人
D. 不喜欢自然的人
诗中提到的意象不包括?
A. 残虹
B. 白鹤
C. 夕阳
D. 奇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张抡的《踏莎行》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的《登高》则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沉重与感慨。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各自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