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8:22
一丘乃中虚,洞穴四无碍。
却略岩岫杳,黝纠石床怪。
苍牛饮前池,丘罅灩微濑。
雕锼具百巧,图画窘千态。
哀湍写坏磴,冻雨湿空翠。
疏梅照草棘,瘦竹拔蹊隧。
当时闾阎子,目力在尘外。
孤童藐难料,奇事疑有待。
谁欤千金捐,来换把茅盖。
不仙亦足豪,众垤皆垒块。
我评北山游,胜绝此无对。
玲珑讵可小,孰能为之大?
这座山丘中间是空的,四周的洞穴没有任何阻碍。
但却略显得岩石苍翠,黑色的石床奇特异常。
苍牛在池水前饮水,山丘的缝隙中流出微微的涟漪。
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图案和形状都显得十分奇妙。
悲哀的溪水在破碎的台阶上流淌,冰冷的雨水湿润了空中的翠绿色。
稀疏的梅花映照在草丛和荆棘上,瘦弱的竹子拔高了小路的隧道。
当时的闾阎子,目光却在尘世之外。
孤独的孩子难以预料,奇妙的事情似乎还在等待。
谁愿意花千金,来换取一顶茅屋的盖子。
即使不是仙人,也足够豪华,众多的小丘都堆砌成块。
我评议北山的游历,胜过这里是没有对比的。
玲珑怎能小看,谁能将它夸大呢?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范成大游历于石林,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产生的诗兴,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泊。
这首诗描绘了石林的奇特景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岩洞的神秘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蕴含了诗人对人世繁华的思考。开头的“丘乃中虚”引出了后文对山水的描述,接着通过苍牛饮水、溪流潺潺等细节,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诗中多次运用修辞手法,如“雕锼具百巧”,不仅表现了工艺的精湛,也隐喻了自然的奇妙。结尾通过对比北山与石林的游历,强化了石林的独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超然。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灵动的心思和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透过对石林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漠,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苍牛饮前池”描绘了什么画面?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