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19:52
春寒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在二月的巴陵,天天都有风,
春寒尚未结束,令园中的人感到畏惧。
海棠花不惜自己的胭脂色,
独自伫立在细细的雨中。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海棠”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美丽的女性,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春寒》是一首描写春天气候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春天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二月巴陵日日风”引入,展示了春寒仍旧存在,似乎春天的温暖还未真正来临。接着“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暗示了人们在这寒冷的春日中感到的惆怅和无奈,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寒冷的无奈。
“海棠不惜胭脂色”展示了春花的娇艳,尽管春寒犹存,依然展现出美丽的姿态。这里海棠的花色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生命力,尽管环境严酷,它依然傲然独立于细雨之中,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精神。整首诗通过对春寒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寒冷之间的矛盾,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怯园公”是指什么?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陈与义的《春寒》更关注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白的作品则多表现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