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牡丹

《咏牡丹》

时间: 2025-07-28 11:13:58

诗句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3:58

原文展示:

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白话文翻译:

自从胡人的尘土侵入汉朝边关,
十年来我在伊洛河边的路途漫长。
在青墩溪畔的我,已是个年老的客人,
独自面对东风,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尘:指外族的侵扰与战争,特指胡人对中原的侵略。
  • 汉关:汉朝的边防关口,象征着汉朝的国境。
  • 伊洛:伊河与洛河,古代名河,流域广阔,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 青墩:青墩溪,可能是指具体的自然景点,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 龙钟客:龙钟意为年老,客人则指诗人自己,表现出孤独和沧桑。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胡尘”,可追溯到汉朝时期的边疆战争,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十年伊洛路漫漫”,暗示了诗人长时间的流亡生活,表达出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少华,南宋时期的诗人,出身于士人家庭,曾任职于地方官府。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盛开,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咏牡丹》是陈与义的一首代表作,诗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的开头以“胡尘”引入,展现了外族侵扰给国家带来的创伤,暗喻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着“十年伊洛路漫漫”一句,时间的流逝与漫长的旅途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青墩溪畔龙钟客”一句,诗人以自己为例,感叹时光的流逝,已是年迈的游子,孤独地伫立在美丽的自然之中。此时,东风吹拂,盛开的牡丹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追求。在这一背景下,牡丹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具象展示。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衬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沉重感受,另一方面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牡丹的盛开,仿佛在告诉诗人,尽管外界环境险恶,生活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自胡尘入汉关:自从胡人入侵,给汉朝带来了战乱与痛苦。
  • 十年伊洛路漫漫:十年来我在伊洛河边的漫长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 青墩溪畔龙钟客:在青墩溪边,已是年迈的我,感受到时光的无情。
  • 独立东风看牡丹:我独自一人,在东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盛开比作生命的希望,借花寄情。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牡丹以生动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体现了在动荡岁月中的一种坚持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尘:象征外敌入侵,造成的动荡与苦难。
  • 十年:暗示时间的漫长与无奈,表达对过往岁月的反思。
  • 青墩溪:自然环境的描绘,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牡丹:象征美好与理想,寄托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外族的侵扰
    C. 诗人的忧虑

  2. 诗人用“龙钟客”来形容自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年轻气盛
    B. 年老孤独
    C. 忧国忧民

  3. 牡丹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战乱与悲伤
    B. 美好与希望
    C. 人生的艰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牡丹》(李清照)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咏牡丹》 vs 《白牡丹》: 两者都围绕牡丹展开,但《咏牡丹》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感受,而《白牡丹》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茶笋病 平山 送范漕赴召八绝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铨闱董试上巳二绝 其一 次李参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绝 其一 示诸儿 寿程宰 其二 续梦 次韵高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毛细雨 脱手弹丸 小人书 输庸 包含娇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阐的词语有哪些 眼高手拙 清调曲 实至名归 穴宝盖的字 整顿干坤 舌字旁的字 意出望外 陈世美 彐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