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风入松(溪山堂竹·别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风入松(溪山堂竹·别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时间: 2025-04-27 17:07:25

诗句

新篁依约佩初摇。

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

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

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7:25

原文展示

风入松(溪山堂竹·别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白话文翻译

新青的竹子轻轻摇曳,像是佩戴着初春的露珠;古老的石头沾满了山腰的湿润。隐士未必仍在畅饮美酒,而在溪头细雨潇潇。磨砺自己的意志仍随众人隐退,虚心地愿意接受春天的召唤。让我们走上那三条小径,去寻找渔夫和樵夫。对此,我感到尘世的纷扰都已消散。那纤细的枝条和冷清的叶子并不多,伴着明亮的窗子,书卷和诗词相伴。清风拂过炎热的夏天梅花,淡淡地掩映在雪中的芭蕉。

注释

  • 新篁:新生的竹子。
  • :佩戴,形容竹子的摇曳。
  • 逸人:隐士,意指脱离世俗的人。
  • 潇潇:形容细雨的声音。
  • 砺齿:磨砺自己的意志。
  • 三径:指通向渔樵生活的三条小路。
  • 娟枝:形容纤细的树枝。
  • 诗瓢:诗卷,指诗文的册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子昂,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士生活,表达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风入松》写于张炎隐居生活期间,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创作的背景多与他个人的生活境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出对喧嚣尘世的超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风入松》以优雅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和隐士的生活。诗中通过竹子和石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静谧。新竹轻摇,老石润山腰,代表着新旧交替的和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诗人借逸人的形象,表达出他对饮酒作乐的超然态度,似乎在说即便身处风雨之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接着,诗人提及磨砺意志、虚心接受春招,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三径入渔樵,意味着诗人愿意融入自然,与自然界的生灵共同生活,将繁重的世俗纷扰抛诸脑后。诗的最后,娟枝冷叶与书卷相伴,展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生活态度,清风与梅蕊,芭蕉与雪,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篁依约佩初摇:新竹轻轻摇曳,仿佛佩戴着初春的露珠,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2. 老石润山腰:古老的石头在山腰处湿润,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与自然的厚重。
  3. 逸人未必犹酣酒:隐士并不一定仍在畅饮,暗示对世俗享乐的超然态度。
  4. 正溪头风雨潇潇:描绘溪水边的细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5. 砺齿犹随市隐:磨砺自己的意志,仍愿意隐退于世,表明对世俗的超脱。
  6. 虚心肯受春招:虚心接受春天的召唤,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 从教三径入渔樵:愿意走入自然,融入渔樵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8. 对此觉尘消:面对自然的美,感到尘世的烦恼自然而然消散。
  9. 娟枝冷叶无多子:纤细的枝条和冷清的叶子,暗示着自然的简约与清丽。
  10. 伴明窗书卷诗瓢:明亮的窗前,书卷与诗词相伴,体现出文化的生活情趣。
  11. 清过炎天梅蕊:清风拂过炎热的夏天,梅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12. 淡欺雪里芭蕉:在雪中,芭蕉显得格外淡雅,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篁依约佩初摇”,将竹子与佩饰相比较,增添了视觉美感。
  • 对仗:如“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赋予梅花与芭蕉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出一种洒脱、宁静的生活理想。诗中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表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新篁:象征青春与活力,代表自然的生机。
  2. 老石:象征稳重与沉静,代表时间的积淀。
  3. 逸人:象征隐士生活,反映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4. 三径:象征通往自然的路径,代表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5. 书卷:象征文化与知识,体现出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篁依约佩初摇”中“新篁”指的是什么?

    • A. 新生的竹子
    • B. 老树
    • C. 草地
  2. “逸人未必犹酣酒”中的“逸人”指的是?

    • A. 隐士
    • B. 商人
    • C. 渔夫
  3. 诗人在文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繁华城市
    • B. 自然与隐士生活
    • C. 战争

答案

  1. A. 新生的竹子
  2. A. 隐士
  3. B. 自然与隐士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山中问答》(王维):描绘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风入松》与王维的《鹿柴》:

  • 共同点:都描绘了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不同点:张炎更注重于竹石的生动描写,而王维则更偏重于山水的静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张炎评传》
  • 《古诗词鉴赏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 和六禾夏夕偶成之作 渔家傲·谁识王三能买卖 渔家傲·二月都城春动野 渔家傲 岭南作 渔家傲 渔家傲 歌圭塘四时四首 渔家傲 其八 感述丁酉七月 渔家傲 新柳 渔家傲 娑婆苦十六首 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杀鸡骇猴 蛇口结 口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巾帼豪杰 黑字旁的字 匣炮 稷蜂社鼠 包含浑的成语 亡猿祸木 候虫 甘字旁的字 狍鸮 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铨掌 包含亚的词语有哪些 信手涂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