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6:23
铜雀或常闻,未尝闻金雀。始愧林下人,识物不甚博。金雀出何所,必出自灵岳。剪断白云根,分破苍岑角。既为之巨砚,遂登于纶阁。水贮见温润,墨发知瀺濯。窗下喜鉴开,案前惊月落。见赠何殷勤,欲报须和璞。胡为不且留,洪化用斟酌。胡为不且留,贤人用选擢。胡为不且留,奸人用诛削。胡为不且留,生灵用安泊。则予何人哉,拜贶徒惊矍。须是笔如椽,方能无厚怍。
铜雀砚或许常听说,但从未听说过金雀砚。我这个山林中的人,对物品的了解并不广博。金雀砚出自何处,必定是出自灵山。剪断白云的根部,分开苍山的角落。既然制作成了巨大的砚台,便被放置在重要的官署中。贮水后显得温润,磨墨时知道它的细腻。在窗下打开镜子时感到喜悦,案前看到月亮落下时感到惊讶。受到如此殷勤的赠送,想要回报必须像和璞一样珍贵。为何不留下它,用以斟酌国家的政策。为何不留下它,用以选拔贤人。为何不留下它,用以惩罚奸人。为何不留下它,用以安抚百姓。我是什么人呢,接受这样的赠礼只是感到惊讶。必须是如椽大笔,才能无愧于心。
作者介绍: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邵雍收到王胜之谏议赠送的文房四宝,特别是其中一块巨大的砚台后所作的感谢诗。诗中表达了对赠礼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对金雀砚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文房四宝的珍视和对赠礼者的感激。诗中“金雀出何所,必出自灵岳”一句,以灵山为背景,赋予了砚台以神秘和高贵的气质。后文通过对砚台的温润和细腻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其珍贵和美好的形象。诗的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希望这块砚台能用于国家的政策斟酌、贤人选拔、奸人惩罚和百姓安抚,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赠礼的感激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怀。通过描述金雀砚的珍贵和美好,作者表达了对赠礼者的感激之情。同时,诗的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希望这块砚台能用于国家的政策斟酌、贤人选拔、奸人惩罚和百姓安抚,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雀”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砚台 C. 一种玉器 D. 一种宝石
作者自谦对物品的了解不广博,这句话出现在诗的哪一句? A. 铜雀或常闻,未尝闻金雀 B. 始愧林下人,识物不甚博 C. 金雀出何所,必出自灵岳 D. 剪断白云根,分破苍岑角
诗中提到的“和璞”是指什么? A. 一种砚台 B. 一种美玉 C. 一种宝石 D. 一种鸟
作者希望这块砚台能用于哪些方面? A. 国家的政策斟酌、贤人选拔、奸人惩罚和百姓安抚 B. 国家的政策斟酌、贤人选拔、奸人惩罚和军事指挥 C. 国家的政策斟酌、贤人选拔、奸人惩罚和商业交易 D. 国家的政策斟酌、贤人选拔、奸人惩罚和文学创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