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时间: 2025-04-28 08:28:14

诗句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8:14

原文展示: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秋天来临,饥荒和寒冷随之而来。我想问问彭州的牧守,何时能够来救济我们这些面临困境的人呢?

注释:

  • 百年:指人生的岁月,也可以理解为时光流逝。
  • 已过半:已过了一半,暗示时间的匆忙和无情。
  • 秋至:秋天来临,寓意收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带来饥寒的困扰。
  • 转饥寒:天气转冷,食物短缺,反映出生活的困苦。
  • 彭州牧:指彭州的地方官员,象征着当权者和救助者。
  • 急难:急迫的困难,意味着人们在艰难的处境中急需帮助。

典故解析:

  • 彭州:彭州古地名,今四川省彭州市。彭州牧是地方官员的称谓,诗中提及此人以求得帮助。
  • :象征着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中则表现为饥寒交迫,反映出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诗人身处困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因此向彭州牧发出求助的呼声。

诗歌鉴赏: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是一首浓缩了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百年已过半”,用“百年”这一宽广的时间跨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秋至转饥寒”,则将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展现出秋天本应是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是饥寒交迫的苦难时刻,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悲凉。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地方官员的期待与呼唤。彭州牧作为地方的统治者,理应对百姓的困境有所回应,但诗中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望。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展示了杜甫作为“诗史”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已过半”:表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急迫。
  2. “秋至转饥寒”:秋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气候的变化,也带来了人们生活的困境。
  3. “为问彭州牧”:直接向彭州的官员发问,表现出对其权力的依赖与期待。
  4. “何时救急难”:急切希望得到帮助,反映了民众的无助与苦难。

修辞手法

  • 对比: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与“饥寒”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忧虑。
  • 反问:通过“何时”一问,表达出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主题思想:诗歌集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反映了杜甫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丰富与丰收,但在诗中却寓意着饥寒与困苦,反映出生活的悲惨。
  • 彭州牧: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失望的并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字是什么?

    • A. 子美
    • B. 玄宗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彭州牧”指的是什么?

    • A. 地方官员
    • B. 农民
    • C. 商人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夏
    • C. 秋

答案

  1. A. 子美
  2. A. 地方官员
  3. C. 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注,杜甫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权力的不满,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与情感的描绘,展现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跋百之诗画 愈泉 君马黄 句 其三十 龟山寺 关山月 鹘岭 庚辰岁仲夏冲照处士王筌子真自渭上游三茅是 感时事戏作 复拜朝散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张家界市 颠头簸脑 盲风晦雨 仆漏 扼吭拊背 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舟的成语 言同勒石 针芥之合 麦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臼字旁的字 干子 挺争 尸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