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2:33
南楼令 中秋莹园待月
作者: 陈宝琛 〔清代〕
丛薄易黄昏。众星檐际繁。
好山河生怕墓蟆吞。
七宝催修成也未,一年事,彀销魂。
秋色正平分。天风吹海云。
甚仙人擎出金盆。
只要高寒挨得过,怎秋月,不如春。
这首词描绘了黄昏时分,繁星闪烁的美妙景象。诗人对美丽的山河心生怜惜,担忧其会被时光所吞没。尽管七宝之地的修建仍未完成,过去一年所经历的种种令诗人心神俱疲。眼下正值秋天,秋色与风云交织,仿佛仙人手中捧着金色的月亮。只要能够熬过这段高寒的时光,何必在意秋月的美丽,毕竟春天的景色更胜一筹。
作者介绍:陈宝琛,字仲明,号幽兰,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抒情为主。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中秋时节,正值月圆之夜,诗人借此契机抒发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感慨,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这首《南楼令》通过描写中秋夜的月色与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开篇以“丛薄易黄昏”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郁的氛围,仿佛在暗示时间的流逝。接着,“众星檐际繁”描绘出满天星斗的美丽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诗人对“好山河”的珍惜与担忧,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在“七宝催修成也未,一年事,彀销魂”中,诗人回忆过去一年的种种经历,感到心灵的疲惫与失落。秋色的平分与天风的吹拂,象征着自然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以“只要高寒挨得过,怎秋月,不如春”结束,展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要能坚持度过艰难岁月,未来的春天必将更为美好。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丛薄易黄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如何看待秋天的月亮?
“七宝催修成也未”中“七宝”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