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5:39
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
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
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
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在虚无缥缈的坛上,红色的节旗和彩虹般的旌旗迎风飘扬,引来真正的仙人。
玉佩轻轻摇动,映出蟾蜍的影子;金炉中袅袅升起麝香的烟雾。
露水浓重,霜湿了衣襟,微风紧迫,使羽衣飘动不定。
想要留住这一刻,却又不得不回归天际。
鹿虔扆(公元709-约786年),字子美,号虔扆,晚唐诗人,擅长于五言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道教文化为题材,追求超然的境界与心灵的自由。
《女冠子 其二》写于唐代,正值道教盛行之际,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和超凡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难以留住美好时光的感慨。
《女冠子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神秘与灵动的画面。诗人以“步虚坛”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于凡尘的场所,仿佛置身于仙界之中。诗中“绛节霓旌”与“引真仙”的描绘,展现了道教文化的庄重与神秘,旗帜的颜色和样式不仅让人感受到视觉的美感,也象征着一种清雅的精神追求。
接着,诗人通过“玉佩摇蟾影”与“金炉袅麝烟”的描写,创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玉佩的轻摇与蟾影的轻灵相映成趣,金炉中的麝烟袅袅升起,带来一种恬静而又神秘的感觉。此时,读者在诗人的引导下,仿佛可以感受到那微妙的香气与灵气。
而后半部分的“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则带来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露水和霜的湿润、风的紧促,都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欲留难得住,却归天”,更是道出了人们对于美好瞬间的留恋与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细腻,且蕴含了浓厚的道教文化,体现了鹿虔扆对生命和超凡境界的深刻思考。
诗歌表达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对美好瞬间的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步虚坛”指的是:
诗中的“露浓霜简湿”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