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减字木兰花(贻亢之)

《减字木兰花(贻亢之)》

时间: 2025-04-27 12:23:37

诗句

淮山清夜。

镜面平铺纤月挂。

端是生还。

同倚西风十二栏。

休论往事。

投老相逢真梦寐。

两鬓疏疏。

好在松江一尺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3:37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贻亢之) 吴则礼 〔宋代〕

淮山清夜。镜面平铺纤月挂。端是生还。同倚西风十二栏。休论往事。投老相逢真梦寐。两鬓疏疏。好在松江一尺鲈。

白话文翻译:

在淮山的清夜中,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挂着细细的月亮。终于平安归来,与友人一同倚在西风中的十二栏杆旁。不再谈论过去的往事,晚年相逢,感觉如同梦境一般。两鬓已稀疏,幸好还能在松江捕到一尺长的鲈鱼。

注释:

  • 淮山:指淮河一带的山脉。
  • 镜面:比喻平静的水面。
  • 纤月:细小的月亮。
  • 端是生还:终于平安归来。
  • 西风:秋风。
  • 十二栏:指栏杆,此处可能指具体的建筑结构。
  • 投老:指晚年。
  • 梦寐:梦境。
  • 疏疏:稀疏。
  • 松江:地名,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以产鲈鱼闻名。
  • 一尺鲈:指捕到的鲈鱼长度为一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词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友情的珍视。该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与友人重逢时所作,表达了对平安归来的庆幸和对晚年相逢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或生活波折后,与友人在淮山清夜中重逢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了对平安归来的庆幸和对晚年相逢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作品以淮山清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平静的水面和细小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端是生还”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平安归来的庆幸,而“同倚西风十二栏”则展现了与友人共赏秋夜的温馨场景。后两句“休论往事,投老相逢真梦寐”,抒发了对晚年相逢的感慨,如同梦境一般,充满了对过往的释怀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以“好在松江一尺鲈”作结,既展现了生活的细节,也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词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山清夜。”: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淮山的清夜,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镜面平铺纤月挂。”:用“镜面”比喻平静的水面,“纤月”形容月亮细小,挂在天边,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景。
  3. “端是生还。”:表达了作者对平安归来的庆幸。
  4. “同倚西风十二栏。”:与友人一同倚在西风中的十二栏杆旁,展现了与友人共赏秋夜的温馨场景。
  5. “休论往事。”:不再谈论过去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往的释怀。
  6. “投老相逢真梦寐。”:晚年相逢,感觉如同梦境一般,充满了对晚年相逢的感慨。
  7. “两鬓疏疏。”:形容两鬓已稀疏,反映了岁月的流逝。
  8. “好在松江一尺鲈。”:幸好还能在松江捕到一尺长的鲈鱼,展现了生活的细节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镜面”比喻平静的水面,形象生动。
  • 拟人:“纤月挂”中的“挂”字赋予月亮动态,仿佛月亮是挂在天边。
  • 对仗:“同倚西风十二栏”与“好在松江一尺鲈”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淮山清夜的描绘和对与友人重逢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平安归来的庆幸和对晚年相逢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意象分析:

  • 淮山:象征着宁静和深远。
  • 镜面:比喻平静的水面,象征着宁静和清澈。
  • 纤月:细小的月亮,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
  • 十二栏:栏杆,象征着友情的依托和共赏的场景。
  • 松江一尺鲈:象征着简单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镜面平铺纤月挂”中的“镜面”比喻的是什么? A. 天空 B. 水面 C. 地面 D. 镜子
  2. 诗中“端是生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庆幸 C. 失望 D. 愤怒
  3. 诗中“投老相逢真梦寐”中的“梦寐”指的是什么? A. 现实 B. 梦境 C. 幻想 D. 回忆
  4. 诗中“好在松江一尺鲈”中的“松江”位于哪个地区? A. 江苏 B. 浙江 C. 上海 D. 安徽

答案:1. B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感慨和对过往的释怀。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吴则礼《减字木兰花(贻亢之)》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感慨,但吴则礼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词,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诗词,可以与吴则礼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赞林黛玉 红豆曲 姽婳词 好了歌注 忆菊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交趾怀古 五美吟·绿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巡逻 风尘表物 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新耳目 齿字旁的字 一丘貉 诔状 河汊 以狸致鼠 怎生向 土霸王 青字旁的字 天下大治 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