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2
北山作
作者: 刘克庄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
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
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骨法(指书法的基本法则)已经枯燥无味,只能用来隐约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漫步山间,忘却了道路的脉络,静坐在野外,倾听天上的星文(指星象)。字写得瘦弱,似乎只是在石头上题写,诗句显得寒冷,似乎在与云雾交谈。最近我依然喜爱这种耳聋的状态,世俗的琐事我不再关注。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隐逸思想与道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隐士诗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刘克庄(1187-1269),字子昂,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渴望寻求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北山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生活态度。
首句“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便道出了诗人对书法的无奈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明了他在自然中的淡泊心境。接下来的“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则描绘了在山中行走的畅快与自由,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则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字句的思考与对诗歌的自省,字句的瘦弱与诗的寒冷,似乎在表达一种孤独感,诗人通过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寄托。
最后一句“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无所谓,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揭示了诗人对尘世繁杂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关于“骨法”的意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书法的基本法则
B. 骨头的结构
C. 与山有关的法则
D. 无意义的东西
“山行忘路脉”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山的恐惧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路的迷失
D. 对自然的厌倦
“字瘦偏题石”中的“字”指的是什么?
A. 人名
B. 书法
C. 诗句
D. 画作
答案: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北山作》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