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蚊蝇五言一首

《蚊蝇五言一首》

时间: 2025-04-30 20:39:36

诗句

蚊集殊难散,蝇驱已复回。

偏能侵枕簟,尤喜败樽镭。

恰则噬脐去,何曾洗足来。

化工生育尔,岂不甚仁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9:36

原文展示

蚊集殊难散,
蝇驱已复回。
偏能侵枕簟,
尤喜败樽镭。
恰则噬脐去,
何曾洗足来。
化工生育尔,
岂不甚仁哉。

白话文翻译

蚊子聚集难以驱散,
苍蝇驱赶后又回来了。
它们偏偏能侵扰我的枕席,
更喜欢在破裂的酒樽上嬉戏。
如今却只能自食其果,
何曾为我洗净脚步?
造物的工匠创造了你,
难道不是十分仁慈吗?

注释

  • 蚊集:蚊子聚集。
  • 殊难散:非常难以散去。
  • 偏能:偏偏能够。
  • 侵枕簟:侵扰我的枕头和席子。
  • 败樽镭:破损的酒樽。
  • 噬脐去:自食其果,指后悔的意思。
  • 化工:创造的工匠,指自然或上天。
  • 生育尔:生育你,创造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紫微,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刚健,情感真挚,擅长写景抒情,且多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中小虫子困扰的无奈与感叹,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造物的深思,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环境及生活琐事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蚊蝇的侵扰,展现了生活中的小烦恼与无奈。诗人用“蚊集殊难散,蝇驱已复回”开篇,直接点出蚊蝇的烦恼,生动形象,令人产生共鸣。接下来的“偏能侵枕簟,尤喜败樽镭”则进一步描绘了蚊蝇对人生活环境的侵扰,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恰则噬脐去,何曾洗足来”则是诗人在反思,蚊蝇的存在使得他在生活中难以自持,时常感到困扰和不安。最后两句“化工生育尔,岂不甚仁哉”则转向哲学思考,表现了对自然造物的敬畏与思考,展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蚊集殊难散:蚊子聚集在一起,很难驱散。
    2. 蝇驱已复回:苍蝇被赶走后又回来了。
    3. 偏能侵枕簟:它们偏偏能来骚扰我的枕头和席子。
    4. 尤喜败樽镭:更喜欢在破裂的酒樽上嬉戏。
    5. 恰则噬脐去:如今却只能自食其果,后悔不已。
    6. 何曾洗足来:何曾为我洗净脚步,解除烦恼?
    7. 化工生育尔:造物的工匠创造了你。
    8. 岂不甚仁哉:难道不是十分仁慈吗?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蚊蝇赋予了人的行为,使得描写更加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蚊蝇的行为比喻生活中琐碎的烦恼。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表现了对自然造物的感慨,暗含人们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蚊蝇:象征生活中的小烦恼,虽小却影响深远。
  • 枕簟:代表生活的安宁与舒适,遭受侵扰。
  • 败樽:象征消逝的快乐与无奈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蚊集殊难散”意为:

    • A. 蚊子聚集很容易驱散
    • B. 蚊子聚集很难驱散
    • C. 蚊子不聚集
  2. 诗中提到的“败樽”指的是:

    • A. 完好无损的酒樽
    • B. 破损的酒樽
    • C. 新买的酒樽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与欢愉
    • B. 无奈与烦恼
    • C. 平静与安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李白的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而刘克庄则在此诗中探讨了生活中的琐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学与技法》
  • 《古诗词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以介庵集遗成父 呈贾新之兼简谢子畅 夜坐 再呈思永 呈明叔七首 喜晴 观曾文清诗刻 晚晴二首 夜过半村李商叟谓不可无所赋为作唐律二首 对李花怀斯远并属无愧季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鸡鸣狗吠 头高头低 不知权变 鼎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主讲 齐字旁的字 怒蛙可式 下九 鬥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粟结尾的成语 倚歌 宁家 款言不听 鹦猩 通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