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47
如梦令 湖光亭
月直金波潋滟。此去水仙不远。霜重夜风清,骨冷。谁见。谁见。醉眼参横斗转。
月光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这儿离水仙花的地方不远。霜重,夜风清冷,令人感到寒意。又有谁能看见呢?醉眼朦胧,星斗横斜,时光在流转。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月”、“水仙”、“霜”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祖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具有一定影响,擅长描写自然美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湖边的亭子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与自身的孤寂,表达了对世事的沉思。
这首《如梦令·湖光亭》描绘了月光照耀的湖面,以及夜晚的清冷与孤独,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月直金波潋滟”引入,描绘出如梦似幻的湖面,金色的波光在月下闪烁,给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感觉。接下来的“此去水仙不远”则将视线引向那盛开的水仙花,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然而,随着“霜重夜风清,骨冷”的描写,诗歌情绪开始转变,体现出寒冷与寂寞的对比。这里的“霜重”与“骨冷”不仅表现了气候的寒冷,更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最后的“谁见。谁见。”在反复的呼唤中,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渴望被理解的心情,而“醉眼参横斗转”则将这一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在醉意朦胧中,时间流逝,星斗移动,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自我心境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使读者在陶醉于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反映了对美好与理解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时间的状态?
诗中提到的“水仙”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醉眼参横斗转”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