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3:35
诗词名称: 谒李忠简公祠
作者: 林万韶 〔明代〕
诗歌内容:
宝刹沧浪里,波光瞰海门。
宋臣遗像肃,山斗望高存。
抗疏权奸日,雄文岭表传。
凭栏瞻仰后,返照落前村。
全诗翻译:
在沧浪水边的宝刹中,波光粼粼地映照着海门。
南宋的忠臣遗像显得庄重肃穆,山峦依旧高耸挺拔。
曾经抗击权奸的日子,如今在雄文中传颂,
我凭栏远眺,夕阳的余晖洒在前方的村庄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林万韶,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忠臣孝子的赞美与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在缅怀历史忠臣的同时,表达了对当时腐败政权的不满和对忠诚理想的追求。
《谒李忠简公祠》通过描绘李忠公祠的环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开篇“宝刹沧浪里,波光瞰海门”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庄严的场景,诗人站在沧浪水边,目光投向波光闪烁的海门,仿佛在与历史对话。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宋臣遗像肃”来强调历史人物的崇高,表现出一种对忠臣李忠的敬仰之情。
中间两句“抗疏权奸日,雄文岭表传”则进一步引出诗人对当时权臣的批判,表现出他对历史正义的追求与对腐败现象的愤慨。这种情感在最后两句“凭栏瞻仰后,返照落前村”中达到了高潮,诗人通过凭栏远望的方式,既感叹历史的流逝,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思考,展示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关怀,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张力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忠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忠诚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宝刹沧浪里”中的“宝刹”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山峰
C. 江河
诗中提到的“权奸”是指什么?
A. 忠臣
B. 腐败的官员
C. 文人
诗人通过“凭栏瞻仰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忠臣的敬仰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