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谒李忠简公祠

《谒李忠简公祠》

时间: 2025-05-02 09:53:35

诗句

宝刹沧浪里,波光瞰海门。

宋臣遗像肃,山斗望高存。

抗疏权奸日,雄文岭表传。

凭栏瞻仰后,返照落前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3:35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谒李忠简公祠
作者: 林万韶 〔明代〕

诗歌内容:
宝刹沧浪里,波光瞰海门。
宋臣遗像肃,山斗望高存。
抗疏权奸日,雄文岭表传。
凭栏瞻仰后,返照落前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沧浪水边的宝刹中,波光粼粼地映照着海门。
南宋的忠臣遗像显得庄重肃穆,山峦依旧高耸挺拔。
曾经抗击权奸的日子,如今在雄文中传颂,
我凭栏远眺,夕阳的余晖洒在前方的村庄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宝刹:指的是宝贵的寺庙,通常是供奉神明或先贤的地方。
  • 沧浪:沧浪水,指水的颜色或水流的状态,这里指的是水面。
  • 波光:水面波光闪烁的景象。
  • :庄重、严肃。
  • 山斗:山峰、山峦,强调其高耸。
  • 抗疏:反对朝廷的不正之风,疏是奏疏。
  • 雄文:雄伟而有气势的文章。
  • 瞻仰:仰望、敬仰。
  • 返照:夕阳的余晖。

典故解析:

  • 李忠简公:指的是南宋的忠臣李忠,因其忠贞不屈而被后人敬仰。
  • 权奸:指的是当权者中的奸诈之人,常用于批评腐败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万韶,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忠臣孝子的赞美与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在缅怀历史忠臣的同时,表达了对当时腐败政权的不满和对忠诚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谒李忠简公祠》通过描绘李忠公祠的环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开篇“宝刹沧浪里,波光瞰海门”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庄严的场景,诗人站在沧浪水边,目光投向波光闪烁的海门,仿佛在与历史对话。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宋臣遗像肃”来强调历史人物的崇高,表现出一种对忠臣李忠的敬仰之情。

中间两句“抗疏权奸日,雄文岭表传”则进一步引出诗人对当时权臣的批判,表现出他对历史正义的追求与对腐败现象的愤慨。这种情感在最后两句“凭栏瞻仰后,返照落前村”中达到了高潮,诗人通过凭栏远望的方式,既感叹历史的流逝,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思考,展示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关怀,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张力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刹沧浪里:在沧浪水边的寺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2. 波光瞰海门:波光闪烁,视野开阔,象征着历史的辽阔与深远。
  3. 宋臣遗像肃:李忠的遗像给人以庄重的感觉,体现出对忠臣的怀念。
  4. 山斗望高存:山仍然高耸,象征着忠臣的精神永存。
  5. 抗疏权奸日:描述历史上李忠反抗权臣的壮举,体现其忠诚与勇气。
  6. 雄文岭表传:李忠的事迹通过文人传颂,强调其精神的传承。
  7. 凭栏瞻仰后:诗人站在栏杆旁,遥望历史的余晖,表达敬仰之情。
  8. 返照落前村:夕阳的余晖洒在前方村庄,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波光瞰海门”和“抗疏权奸日”,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山、阳光等自然意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意象层次。
  • 比喻:波光与历史的辉煌相互映照,暗示着忠臣精神的永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忠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忠诚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浪:象征历史的深远与汹涌,寓意诗人对往事的沉思。
  • 波光: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体现出历史的瞬息万变。
  • 山斗:象征着坚定与不屈,表达了忠诚的力量。
  • 夕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刹沧浪里”中的“宝刹”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山峰
    C. 江河

  2. 诗中提到的“权奸”是指什么?
    A. 忠臣
    B. 腐败的官员
    C. 文人

  3. 诗人通过“凭栏瞻仰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忠臣的敬仰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反映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表达对历史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 林万韶的《谒李忠简公祠》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忧虑,但林万韶更侧重于对忠臣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诗二句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书皇亲画扇 诸葛盐井 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复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 送岑著作 句:属辽使者对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余炎 包含炀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歹结尾的成语 破军杀将 私字儿的字 沸天震地 治道 触目如故 重操旧业 辛字旁的字 政平讼息 荣将 霸权主义 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铜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