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时间: 2025-05-02 10:58:14

诗句

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余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8:14

原文展示: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作者: 杨万里

山房牙签三万轴,
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余坡老枯木枝,
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
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
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
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
分坐庐山泉上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楞伽寺三贤堂的情景。房间的墙壁上插满了三万根牙签,似乎显示出这里的清幽和素雅;六丁神明从天而降,把这处清雅之地归于众多的美玉。空旷的坡地上只剩下枯老的树枝,像雪一样的骨头和霜一样的筋骨直插云霄。楞伽寺的老僧怀念两位贤人,想要为他们建立千年的祠堂。这里只供清风和明月,而不需要秋菊和寒泉的陪伴。江西社里的曾常伯,李家的玉润与苏家的客人,大家一起召来,坐在庐山泉水边的石头上。


注释:

  • 山房:山中房屋,指寺庙。
  • 牙签三万轴:比喻墙壁满是细长的物体,暗指清幽雅致。
  • 六丁:传说中的天神,表示神圣的降临。
  • 楞伽:佛教用语,指佛教的一种经典。
  • :贤人,智慧而道德高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餐霞,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往往借景抒情,表现自我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庐山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贤人智慧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动荡时代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楞伽寺三贤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山水的清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的“山房牙签三万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寺庙的清雅,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六丁下取归群玉”则隐喻着神灵的庇护,使得这片土地显得更加神圣。诗人用“只供清风荐明月”的语句,表达了对生活简朴、自然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后半部分提及的“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则拉近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示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友谊的珍视。此处的描写不仅为全诗增添了人情味,也使得山水间的宁静与人际间的温情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先描绘了环境,再引入人物,最后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房牙签三万轴:描绘出山房内的简洁与雅致,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2. 六丁下取归群玉:暗示了神仙的降临,赋予场景一种神秘感。
  3. 空余坡老枯木枝:表现出自然的衰老与坚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雪骨霜筋插云屋:用夸张手法体现出山的高耸与冷峻。
  5. 楞伽老僧怀两贤:引入人物,表现出对智者的尊敬与怀念。
  6. 作堂要与祠千年:表达出对贤人永恒敬意的愿望。
  7. 只供清风荐明月:强调简朴生活的理念,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8. 不用秋菊兼寒泉:突出对世俗繁华的拒绝,追求内心的宁静。
  9. 江西社里曾常伯:提及朋友,增添生活气息。
  10. 李家玉润苏家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谊。
  11. 并遣巫阳招取来:表现出一种热情的邀约,增添温度。
  12. 分坐庐山泉上石: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房牙签”比喻房间的清雅。
  • 夸张:如“三万轴”夸大了房间的简洁。
  • 对仗:如“只供清风荐明月”与“不用秋菊兼寒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贤人的怀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房:象征隐逸与宁静。
  2. 清风:代表自然与纯净。
  3. 明月:象征光明与明亮的思想。
  4. 秋菊:象征世俗的繁华与浮华。

这些意象通过层层叠加,形成了诗歌的整体氛围,并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神灵
    • C. 一种乐器
  3. 诗中“只供清风荐明月”表达了什么?

    • A. 对繁华的向往
    • B. 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山中问答》:王维则通过与友人的对话,展现出对山水的感悟与人生的哲思。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与《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相近,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但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韩碑 西溪 小园独酌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龙池 为有 春游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哭刘司户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颖脱手 逞性妄为 窒碍难行 蜂蝶随香 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灼天 厌服 鬯字旁的字 星罗云布 金字旁的字 一刻千金 肉颤心惊 师逸功倍 血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