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8:14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作者: 杨万里
山房牙签三万轴,
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余坡老枯木枝,
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
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
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
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
分坐庐山泉上石。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楞伽寺三贤堂的情景。房间的墙壁上插满了三万根牙签,似乎显示出这里的清幽和素雅;六丁神明从天而降,把这处清雅之地归于众多的美玉。空旷的坡地上只剩下枯老的树枝,像雪一样的骨头和霜一样的筋骨直插云霄。楞伽寺的老僧怀念两位贤人,想要为他们建立千年的祠堂。这里只供清风和明月,而不需要秋菊和寒泉的陪伴。江西社里的曾常伯,李家的玉润与苏家的客人,大家一起召来,坐在庐山泉水边的石头上。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餐霞,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往往借景抒情,表现自我情怀。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庐山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贤人智慧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动荡时代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楞伽寺三贤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山水的清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的“山房牙签三万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寺庙的清雅,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六丁下取归群玉”则隐喻着神灵的庇护,使得这片土地显得更加神圣。诗人用“只供清风荐明月”的语句,表达了对生活简朴、自然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后半部分提及的“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则拉近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示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友谊的珍视。此处的描写不仅为全诗增添了人情味,也使得山水间的宁静与人际间的温情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先描绘了环境,再引入人物,最后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贤人的怀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这些意象通过层层叠加,形成了诗歌的整体氛围,并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
诗中“只供清风荐明月”表达了什么?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与《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相近,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但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