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1:46
《点绛唇》
昨夜三更,井梧叶上闻鸣雨。
梦魂空去。不到思量处。
为问灯花,底向愁人吐。
花无语,星河满树,白发三千缕。
昨夜三更时分,我在井梧树叶上听见雨声。
梦中的灵魂空灵而去,无法到达思念的地方。
想问那灯下的花,为什么要对愁苦的人倾诉?
花儿无言,星河满天,犹如我白发三千缕。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曾参与推翻元朝统治,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也有豪放激昂,深受后人喜爱。
《点绛唇》创作于元末明初,正值动荡时期,诗人内心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渺茫。此时的诗词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寄托了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点绛唇》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昨夜三更,井梧叶上闻鸣雨”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三更时分的雨声,犹如诗人内心的独白,渗透着孤独与思念。
“梦魂空去”句中,梦境与现实交织,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离别感。梦虽美好,但却无法抵达思念的地方,这种情感的失落感,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的“为问灯花,底向愁人吐”则用灯花作为媒介,象征着对情感的追问。灯花无声,却似乎在向愁苦的人诉说着内心的秘密,表露了诗人对爱与孤独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花无语,星河满树,白发三千缕”将个人的愁苦与宇宙的浩渺相联系,白发的意象不仅是时光的流逝,更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诗人在星河之下感受到的无尽孤独,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夜雨、灯花、星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体现了孤独、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
“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白发三千缕”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灯花”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刘基的《点绛唇》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沉重,李清照的词更显婉约细腻,而刘基则通过宇宙的浩瀚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