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南浦思家

《点绛唇 南浦思家》

时间: 2025-05-02 10:38:46

诗句

湖上鸳鸯,问他几对分飞去。

心期谁絮。

南浦潇潇雨。

倚遍阑干,春信无凭据。

凝眸处。

天涯草长,不是来时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8:46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南浦思家
作者: 高旭 〔清代〕

湖上鸳鸯,问他几对分飞去。
心期谁絮。南浦潇潇雨。
倚遍阑干,春信无凭据。
凝眸处。天涯草长,不是来时路。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上游弋着的鸳鸯,不知有多少对已经分飞而去。
心中期盼的情思,像那南浦的细雨飘散。
我倚靠在栏杆上,春天的消息却无从得知。
凝视远方,天涯的草木已是茂盛,然而所走的路却再也不是当初的样子。

注释:

  • 鸳鸯:一种水鸟,常成双成对,象征爱情。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
  • 潇潇雨:细雨淅淅沥沥的样子,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 阑干:栏杆,诗中用以表现诗人倚靠的姿态。
  • 春信:春天的消息,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 凝眸处:凝视的地方,表达思念与远望的情感。
  • 天涯草长:天边的草木茂盛,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典故解析:

“南浦思家”中的“南浦”常被用来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在古诗中,水边常常是寄托情感的场所,诗人利用这一意象,表达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生平多有游历,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水乡景致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旭游历南方期间,因游子离家而生出的思乡之情。在那段时间,南方的雨季和自然景观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南浦思家》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湖上鸳鸯”引入,象征着爱情与忠贞,但接着却是“几对分飞去”,暗示生活的无奈和离别的痛苦。接下来的“心期谁絮”,更是透出一种无奈的期盼,表达了对未来的无所依靠。

“南浦潇潇雨”以细雨作为背景,渲染了愁苦的氛围。这种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寄托,雨声滴落如泪,寓意着思念的深切与无法言说的心情。诗人在栏杆上倚靠,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寂寞,春天的消息又无从得知,暗示着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最后一句“天涯草长,不是来时路”则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草长莺飞的美好景象与离别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表明时光流逝,归途难寻,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鸳鸯,问他几对分飞去。”:描绘了湖上的鸳鸯,象征着爱情,但分飞的鸳鸯暗示着离别与孤独。
  2. “心期谁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期盼与愁苦,感到无所依托。
  3. “南浦潇潇雨。”:细雨淅淅,渲染了思乡的愁苦气氛。
  4. “倚遍阑干,春信无凭据。”:诗人倚靠栏杆,春天的消息却无从得知,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5. “凝眸处。”:凝视远方,思绪万千。
  6. “天涯草长,不是来时路。”:天涯的草木茂盛,与归途的变迁形成对比,传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鸳鸯比作爱情,表现出对情感的寄托。
  • 拟人:通过“心期谁絮”,赋予心情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游子在离家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象征爱情与忠贞,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 南浦:水边,寄托思乡之情。
  • 潇潇雨:细雨,象征愁苦与思念。
  • 阑干:倚靠的地方,表现孤独与寂寞。
  • 草长:生长的草木,象征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湖上鸳鸯”中,鸳鸯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爱情
    • C. 友情
    • D. 亲情
  2. “南浦潇潇雨”中,潇潇的雨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欢乐
    • B. 愁苦
    • C. 幸福
    • D. 宁静
  3. 诗中提到“春信无凭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春天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生活的热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高旭的《点绛唇 南浦思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高旭的诗通过自然景物展现情感,而李清照则以更直接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愁绪。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各自展示了时代背景下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相关古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婆罗门引·落星万点 鹧鸪天(和陈提干) 定风波·暮春漫兴 满江红(和卢国华) 糖多令 沁园春(答余叔良)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 太常引·论公耆德旧宗英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上下同心 丿字旁的字 包含菟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握枢 百二金瓯 荡荡悠悠 若结尾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世结尾的成语 香字旁的字 插签儿的 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萧史 八字旁的字 苗扈 卒岁穷年 绣斧之诛 胶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