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2:21
作者: 元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大夏,有夏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禹治水,其功能大中国。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
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
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
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大夏》是夏氏的乐歌,其意在于称颂大禹治水之功,表达了对中华大地的赞美。这首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
茫茫的土地上,孕育了九州大地。
山峦高耸,河流深邃。
茫茫的土地上,四方均匀分布。
国家安定繁荣,边疆得到保护。
茫茫的土地上,歌颂万年长治。
上天赐予丰功伟绩,下民怀仁德。
作者介绍: 元结,字子猷,号苕溪,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65年。元结以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时期。诗中以大禹治水的典故为背景,旨在表达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期望,反映出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大夏》是一首充满了对中华大地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之情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即指出“有夏氏之乐歌”,这不仅是对夏朝的历史回顾,也是对大禹治水伟业的致敬。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之一,代表着对自然的征服与对国家的贡献。
诗中反复提到“茫茫下土”,这不仅强调了中华大地的广阔,也隐喻着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存、奋斗的历史。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传达出一种对伟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层次分明,既有对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期盼,又有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旨在赞美中华大地的壮丽与和谐,同时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安宁的美好向往,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测试:
《大夏》诗中提到的“九州”指的是哪个概念?
a) 中国的九个大地块
b) 夏朝的历史
c) 大禹治水的故事
答案: a) 中国的九个大地块
诗中“茫茫下土”象征什么?
a) 国家安定
b) 广袤的土地
c) 人民幸福
答案: b) 广袤的土地
诗人在诗中反复提到的意象是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历史的英雄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a) 自然的壮丽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