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23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
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
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
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
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儋的深情告别。诗人戴着惠文冠,心中暗自盘算着决胜的筹码。轻盈的四五骑马者,朝着并州的方向结束了旅程。自己虽在相公的幕下名声在外,但对丘山的恩惠仍未得到回报。对妻子和孩子未能顾及,亲友又怎能留住?往日同写诗文,共同编织情感,如今却忽然收到离别的信札,泪水交融。远方的郡县卧病在床,西楼里凉气袭人。想到自己的孩子在漫长的路上,正值淮海的秋天。
作者介绍: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寄别李儋》写于诗人与友人李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伤感。李儋是韦应物的好友,此诗正好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离别之痛。
《寄别李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开篇提到“惠文冠”,这个细节不仅仅是对身份的自我认同,更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骑马出行的场景,轻快而又略显无奈,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无奈。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一句,显示出诗人对自身成就的反思,虽然身处高位,但心中仍觉恩情未报,体现出唐代士人重情重义的性格。后面的“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家庭和朋友的思念与愧疚。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上层层递进,从对友人的思念,到对家庭的挂念,最终在“时当淮海秋”中迎来情感的高潮,寓意深远,令人感慨万千。诗中的意象如“凉气满西楼”、“涕泪一交流”等,极富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离别时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采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涕泪一交流”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之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家庭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充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惠文冠”象征什么?
A) 诗人的身份
B) 朋友的祝福
C) 离别的情感
D) 自然的景象
“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的责任感
B) 对朋友的感激
C) 对事业的追求
D) 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朋友的祝福
C) 自然的美景
D) 事业的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寄别李儋》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描写了离别的情感,但韦应物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勃则更侧重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美好愿景。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