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堂上双白头图

《堂上双白头图》

时间: 2025-07-27 08:03:59

诗句

海棠枝上白头公,头映花枝转觉红。

恰似老夫高兴在,醉欹纱帽颔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3:59

原文展示:

海棠枝上白头公,
头映花枝转觉红。
恰似老夫高兴在,
醉欹纱帽颔春风。

白话文翻译:

在海棠树枝上,一位白发老人坐着,他的头映照在花枝上,使得头发看起来也像是红色的。就如同老人在春风中高兴地微醉,斜靠着纱帽,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

注释:

  • 海棠:一种花卉,花色艳丽,代表春天的生机。
  • 白头公:指年纪较大的男性,"白头"形容白发,"公"是对老人的尊称。
  • :映照、反射。
  • 恰似:正像,恰好如同。
  • 高兴在:指老人的心情愉悦。
  • 醉欹:醉意朦胧,倾斜着靠着。
  • 纱帽:轻薄的帽子,常用于春夏季节。

典故解析:

“白头”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老年和智慧。诗中提到的“醉”和“春风”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个春光明媚、适合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一种老而弥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俊逸洒脱,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堂上双白头图》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生活困顿的历史背景中。唐寅在个人经历中,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愤懑与不满,同时也展现出对生活小确幸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海棠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白发老人在花下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而愉悦的感受。诗的开头两句,通过“白头公”和“花枝”的对比,突显了老人的神态,既有岁月的沉淀,又不失春天的活力。尤其是“头映花枝转觉红”,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也暗示了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尽管年华已逝,内心依然年轻。

接下来的两句“恰似老夫高兴在,醉欹纱帽颔春风”,则让人感受到春风拂面的轻松与自在。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将老人的快乐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相连,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整体来看,唐寅在这首诗中成功地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现出来,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棠枝上白头公:描写一位老人在海棠树上,生动展现了老人的形象。
    • 头映花枝转觉红:通过光影的变化,强调老人的气色与春花的美丽形成对比。
    • 恰似老夫高兴在:引入情感,老人的高兴与春天的美好相呼应。
    • 醉欹纱帽颔春风:具体描绘老人的状态,展现其内心的轻松愉快。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头映花枝”比喻老人的精神状态。
    • 拟人:赋予花枝以情感,使得场景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强调了老年人的乐观与豁达,通过自然的美好来反衬人们的内心情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生命的活力。
  • 白头公:象征智慧与经历。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轻松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头公”指的是: A. 一个年轻人
    B. 一个年长的男性
    C. 一个孩童

  2. “醉欹”形容的是: A. 清醒
    B. 醉意朦胧
    C.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美好与希望
    C. 遗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偶成》 - 宋·朱熹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唐寅的《堂上双白头图》李白的《将进酒》对比: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但唐寅更关注于对自然与老年人内心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射鸭词 隔帘闻歌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 菊蹊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二 郊墅杂赋 其十五 郊墅杂赋 其十三 郊墅杂赋 其十一 临顿里十首 其二 姑苏杂咏 要离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颦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不仁 凝定 弟男子侄 車字旁的字 震天动地 一毫不取 奸回不轨 假门假事 鼻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附人骥尾 一目数行 绉纱 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