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29
忆昔上国宣和初,时平比屋欢唐虞。
天王恺乐纵游豫,翔风和气凌天衢。
苍龙颁春动时辂,晴光彩错明金铺。
扶晨官师会朝请,杂沓剑佩诸侯趋。
仗移走马退东掖,阗阗车骑喧传呼。
笙箫合沓送歌酒,游人买笑捐金珠。
太平一百六十载,四夷面内无征诛。
歌星声未断霓裳舞,胡兵直指隳神都。
苍茫万乘扣军垒,六龙不御惊镤金辜。
阴虹当天变白昼,中原化作羊犬区。
黄旗悠悠渡江汉,百僚竄伏天一隅。
南极三吴北燕蓟,西秦东鲁残羌胡。
至今申历遍三四,生民散尽悲巢鸟。
我每思家限淮水,摇摇心与飞云孤。
江城春风涨白浪,鸡声可数屋可逾。
兵缠九宇无花木,憔悴春风空绿芜。
回忆昔日上国的宣和初年,那个时候政局太平,家家户户如同唐虞时期一样欢喜。天子欢乐地游玩,春风和煦气氛洋溢于大街小巷。苍龙号令春天的车辇,阳光照耀,金光灿烂。早晨的时候,官员们来朝见,佩剑的诸侯纷纷前来。车马变换,喧闹声传遍东宫。笙箫齐奏,送上歌酒,游人们买笑,捐赠金珠。太平盛世已经历了一百六十年,四方的敌人都不再征伐。歌声未断,霓裳舞仍在继续,胡人的军队直逼神都。茫茫大地,万乘军队围困营垒,六龙不御,令人惊叹金辇空虚。阴云遮天,白昼变成黑夜,中原变成了羊犬之地。黄旗轻扬,渡过江汉,百官躲藏在一个角落。南方的三吴、北方的燕蓟,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鲁国,残余的羌胡不断侵扰。至今的历法已经推演三四次,生民如同散尽的悲巢鸟。我每每思念家乡的淮水,心情摇荡,犹如孤云飞翔。江城的春风涨起白浪,鸡鸣声清晰可数,屋子也可以越过。战乱缠绕九州,春天的花木憔悴,春风中空留绿草。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见称。其作品多描写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情感真挚。
《春风引》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回忆盛世来感慨现实的衰败与战争的无情。诗中描绘了昔日繁华与今日困境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和太平盛世的深切怀念。
《春风引》是一首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历史变迁的古诗。诗人在开头回忆起昔日的太平盛世,描述了天子的欢愉与百姓的安乐,展现出一个国家的繁荣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出现实的悲惨,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历史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失落与惆怅。
诗中丰富的意象,如“春风”“鸡声”“白浪”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与之对应的“兵缠”“憔悴”“悲巢鸟”等意象则传递出战乱带来的沉重与压抑。诗人在描写中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尤其是最后几句,以“我每思家限淮水”为起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对生存环境的无奈,情感愈发深沉。
整首诗以怀旧与忧国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盛世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深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无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曹勋的《春风引》更加侧重于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